配合107年檔案月活動,辦理「藏在地圖檔案的故事」專題講座,邀請文史專家運用該局典藏之地圖檔案,從不同面向述說藏於地圖的珍貴歷史。本場為莊永明老師主講。
盧莉茹教授從自然書寫的定義談起,並詳細介紹了有關美國的自然書寫,也提到自然書寫中的臺灣。引領讀者穿梭於文字及圖像間,領略西洋經典作家筆下的自然之美與其蘊含之精神。
IFLA)會長Ms. Gloria Perez-Salmeron於1月8-12日訪臺,以提升國內圖書館界新的一年之全球新視野。演講內容主要介紹圖書館之於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關於資訊發展與取得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為促進臺灣本土道教研究與世界的對話,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場為Isabelle ANG(洪怡沙)主講。
「與自然同行──品味西洋生態文學」系列講座第五場,邀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張嘉如副教授演講。
為促進臺灣本土道教研究與世界的對話,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場為謝聰輝主講。
蔡振興教授主講。以日本動畫片《少女的奇幻森林》及《魔法公主》為例,並進一步提到生態論述研究的波段理論,臺灣也開始有態論述研究及自然書寫。
為促進臺灣本土道教研究與世界的對話,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場為潘君亮主講。
為促進臺灣本土道教研究與世界的對話,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本場為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主講。
冬季閱讀講座第三場:蔡淑芬主講。帶領聽眾進入奇幻與寫實之間的地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