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洪德欽副所長、卓忠宏所長、鍾志明系主任發表論文,並邀請沈臨龍副董事長擔任與談人。
黃志芳董事長與大家分享對印度各種層次與面向的認知,除了是一個豐富的國度、民族的大熔爐,也是宗教的博物館,更是地理的萬花筒,希望在印度的這場騰飛崛起的盛宴中,臺灣不會缺席...
余美玲教授在演講中以食物的味道與風土物產地圖的觀念切入,透過臺灣詩歌所構成的媒介、意象與意境,帶領聽眾如考古隊探索古典詩文中食物的風貌演進。
羅秀美副教授藉由女性文學家特有「娓娓道來」的文字特質,引領讀者看見女性在廚房中的各種樣貌與氛圍。
您夢想中的南館是什麼模樣呢?國圖即將打造「小鎮大圖」在2021年與您相遇。讓我們一同了解「小鎮大圖」的設計理念以及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創作過程...
諷刺畫為法國近現代重要的視覺文化與圖像傳統,尤其2015年在巴黎的《查理周刊》恐襲事件,激起國際間對法國諷刺畫的根源與其歷史的興趣,諷刺畫的創作普遍被視為言論自由精神之象徵。
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貿易、媒體等領域之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洲議會選舉的未來發展與影響進行與談。
觸碰的溫暖(6分鐘英文版)
法國人喜歡閱讀,18世紀即是如此。出現在以閱讀為主題的肖像畫中,女性往往是閱讀主體。經濟結構改變後,知識已非貴族和教會所能掌控。閱讀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多樣化,不僅是求知,也為了娛樂。
劉瓊云教授以元初福建虞韶所編輯出版的《日記故事》一書為基礎,說明此書如何成為宣揚儒家道德價值觀,尤其是「忠」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