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盟新領導人與歐洲整合之未來」為主題,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經濟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盟發展進程與未來重要議題發表論文。
周行一教授分享其學習英文之經驗,首先需有強烈動機,養成看國外英文新聞習慣,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最後周教授以學懂英文會讓你我的世界更廣大作為結語。
陳超明教授說到學習英語幾乎是全民運動,學習語言之關鍵點非年紀,而是學習強度與學習專注度。會中也邀請桃園市義興國小馮立縈校長分享桃園市義興國小雙語創新教學。
楊儒賓教授先為大家整理先秦諸子起源的不同論點,接著就從原始宗教到哲學是文明發展的途徑,切入神話與宗教的角度,重新認識老子與莊子的思想與學說脈絡。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書館Elaine L.Westbrooks館長主講,面對學術出版品訂閱費用高漲趨勢下,及圖書館年度經費縮減困境中,如何建立永續發展的學術傳播環境及未來,是各學術單位重視的議題。
冉安仁(Aaron K. Reich)教授藉由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幅約12公尺圖卷,描繪明代李忠的「道封」儀式,分析出明清兩代中國地方能透過道封儀式,把當地神祇納入正式道教之神譜。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饒博榮(Steven L. Riep)副教授演講,抗戰勝利後為去除殖民色彩,政府以中國名字取代,新地名多半與當時政府的要員、政治政策與歷史有密切的關聯,那麼反映在藝文創作上又如何?
羅肇錦教授說明客家飲食發展的態度,應該先發展具有客家元素、保有客家特色的飲食以後,再談求變求新的文創飲食。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9年7月18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獎助訪問學人,美國埃默里大學俄羅斯及東亞語言文化系傅家倩(Jia-Chen Fu)助理教授,分享研究成果。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9年7月18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獎助訪問學人,俄羅斯莫斯科市立大學耿華(Vladimir Kurdyumov)教授分享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