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云教授以《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為基礎,為聽眾介紹作者如何在晚明的時空背景下重組、排列文本中的章節內容和素材,透過想像力創造製作出一個混合想像與紀實,只存在文本中的世界。
費德勒先生展開從羅馬到伊斯坦堡的旅程,作為同為歷史迷十四歲兒子的成年禮。此趟旅程,從拜占庭帝國發跡的羅馬,到其滅亡的伊斯坦堡,一路探查拜占庭帝國的歷史殘影...
潘鳳娟教授以歐洲的著作來談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和理解。
以「脫歐、議會選舉與歐盟整合之未來」為題,由張台麟教授主持。
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金融貿易等領域之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盟發展進程與未來重要議題進行與談。由羅至美教授主持。
「你是迎面而來的風——華語現代詩人的唱和與情誼」,須文蔚教授藉由一首首詩作搭配文學史、作家生平與小故事,展現詩人間真摯友情。
敦煌文獻歷經百年滄桑,成為國家圖書館最重要的館藏之一,年代涵蓋東晉到北宋初年,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一起來看看國家圖書館敦煌文獻保存修復紀錄。
白先勇老師提醒我們讀《紅樓夢》時,不僅要咀嚼文本結構,更要細品書中人物角色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並觀照小說人物舉止言談對我們人生的啟發。《紅樓夢》小說書寫技巧鏡中有像,像中有鏡,虛實相映,令人贊嘆。
櫟社是日治時期臺灣享譽盛名的傳統詩社,以維護傳承漢學命脈為己任,特重操守氣節,成員文學素質高。廖振富教授剖析該社成員對臺灣命運的思索與關照,他們如何互相砥礪文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