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館長表示,國家圖書館自2011年開始在全球以「臺灣漢學資源中心」(簡稱TRCCS)為品牌,推動國際合作,邀請各國重要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加入國際合作的網絡,至2023年7月已經有46個合作夥伴。為了落實與各館的合作,國圖已經辦理完成臺灣漢學講座72 場次、7場國際學術討論會、2場青年學者研習,另外在主題展覽方面也舉辦超過...
范老師首先以一段介紹口譯員工作的影片開場,並以自身的實務經驗,分享口譯者從與業主接洽到結案的流程,以及目前翻譯產業獨尊英語的問題,最後,比較機器翻譯跟口譯員的差異。
本次演講創作者分享如何將生活日常與創作來源做連結、如何構圖、聯想、如何運用材質讓畫面說故事,提供給未來想從事創作的人或正在創作路上的創作者一個學習參考的方式。
本次演講單老師藉由余光中、楊牧等翻譯名家,闡述翻譯的實行方法、理念與準則,透過個人實際的翻譯著作,說明翻譯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並分享翻譯實務上的趣事。
本次演講除了分析小說在懷舊之外的意義、說故事的方式,也將探討這些改編文本所採用的策略,如何讓它們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和效果。
本講座透過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和萬仁同名的改編電影為例,釐清小說跟電影的在美學表現上的差異。小說是以文字書寫為媒介的單一媒體,而電影則結合了視覺、聽覺、表演等多元媒介的混合型藝術。
本場講座由向陽教授帶領讀者領會臺語詩之美,他特別提到臺語是他的母語,「用臺語寫詩,會當加添臺灣詩的芳味」,講座中與現場讀者分享自己所創作的五首臺語詩:〈阿爹的飯包〉、〈阿母的頭鬘〉、〈世界恬靜落來的時〉、〈秋風讀未出阮的相思〉以及〈咬舌詩〉,這些詩不斷地被傳唱,配上動人的音樂,首首都是繞梁三日的「歌詩」。
2023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強權政治下的歐洲整合:機會與挑戰(Europe in a New Era of Great Powers Competi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交流...
女詩人林冷:「才是三月,也綠得夠深了/ 那是我思想的裙角/ (她從鎖住的禁園裏逃出來)/被揚掛在多枝節的樹椏上」。透過洪淑苓教授精彩的講解與感性地朗讀詩作,讀者可以從紙面上看到女詩人如何為自己發聲,擺脫既有的「主婦」或「公主」的形象,期許生活在一個更公平的社會。這樣一來,「思想的裙角」就能跟著詩歌一起逃逸於種種枷鎖,裙...
青春美好而易逝,傷春傷懷也因此是詩歌常見的主題。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傷春,而有「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感嘆。詩人席慕蓉,她認為「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只因為「無論我如何地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這是詩人走過青蔥歲月、回首青春的唏噓。本場講座由李癸雲教授帶領讀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