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強‧莫伊尼博士於座談中,談及其成名作《演算人生》的書寫背景,透過其書中主角寫實的呈現AI演算世界下的生活日常,甚至亟欲想逃脫系統之掌控。該部作品於2020年問世後,即受到德國讀者的廣大關注,並榮獲當年德國科幻小說類首獎。
曾館長對於與立陶宛國家圖書館的正式合作,肯定表示,兩館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具有重大的意義:不論專業人員、知識、經驗與技術的分享,或是定期寄送臺灣出版品資源以分享立陶宛各界,都將更具體化。相信兩館的正式合作,將可增進文化交流、提升圖書館服務、以及促進臺灣、立陶宛兩國人民對彼此文化的認識,對兩國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推介漢學領域學者研究成果,國家圖書館與義大利羅馬大學東方學系、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合作,於今(111)年11月25至26日假羅馬大學舉辦「近代中國跨文化變遷下的文學、宗教與人文發展」(Literature, Religion and Humanities Cro...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RCCS)」夥伴: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圖書館及該校「亞洲暨東方學院漢學系(Asien-Orient-Institut - Sinologie, UZH)」合作舉辦實體暨線上「臺灣漢學講座」,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林松輝教授主講「Taiwan Cinema...
劉亮雅教授介紹《使女的故事》中的惡托邦想像。討論的層面包含小說對父權和極權的描寫與批判,對文學傳統和極權社會的影射,對女性主義的反思,小說的手法和後設的結尾安排,以及小說對當代的意義等。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 (Climate Change,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發表與交流。
包教授指出圖書館是學術研究與知識傳播的根本,在數位時代的讀者對圖書館提出數位館藏的需求時,圖書館與館員有哪些方式可以應對。包教授亦邀請與會學者參加即將於明(2023)年3月14至16日,由哈佛大學相關研究機構與圖書館共同主辦的「Tools of the Trade: The Way Forward」研討會。此會議將探討...
【英語學習之路系列演講】吳若蕙博士先探討國內英檢流行的原因,並針對國內常見的各種英檢分析比較;其次,闡述在臺灣自行發展的全民英檢(GEPT)制度與發展;最後,帶著民眾一同思索英檢能為臺灣的雙語教育做什麼,並再次強調英檢的種類多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種類。
12月10日是艾蜜莉・狄瑾蓀的生日,也是許立欣教授的生日,所以在這天演講也特別有意義。許教授以「艾蜜莉・狄瑾蓀詩中之多重宇宙與生態異想」為題,針對十九世紀中美國新英格蘭詩人艾蜜莉・狄瑾孫詩作中,觸及自然與異國地理、生態與哲思上之描述與想像做初步探究。
國家圖書館於2012年啟動海外建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簡稱為TRCCS)計畫,至今年屆滿十週年,已正式簽約建置達到43個合作據點,是本館學術交流的重大成就。透過推動此項計畫與TRCCS合作夥伴共享臺灣人文社會科學優質出版品和電子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