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之路系列演講3】蘇教授先透過自身學生時期的求學經歷,讓大家了解到閱讀真實文本及學習道地英文的重要性,以避免產生使用中式英文的習慣。而後從不同的面向,比較臺灣傳統的英文教科書與母語人士所用的真實文本,同時舉疫情期間出現的新詞彙為例,闡述真實文本的優勢。
【走進國圖.品閱法國】齊博士第一階段演講中介紹法國具代表性的珍本書與手稿,展示珍品照片,一一詳細介紹來源、年代與藏品背後的精采故事。第二階段則以鑑賞為主題,分別講述手稿與書籍的價值與價格取決因素。此外,在鑑定真偽的部分,購置來源、名家收藏及法國政府簽發的出境許可證等,皆無法成為真品的保證。
【夏閱:追憶似水年華】《浪淘沙》一書作者東方白,本名林文德。「浪:指外來勢力。淘:淘洗。沙:淘選下來的臺灣人。這裡的臺灣人沒有排斥的意義,指的是留在臺灣的人。」余教授從說故事:克服沉默與失憶的危機,以及歷史:文本的誕生為角度,解構《浪淘沙》,帶領聽眾認識這本大河小說鉅著。
鍾肇政先生的文學創作以大河小說最受稱譽,他是臺灣大河小說的提倡者和開拓者。向陽教授娓娓道來鍾肇政先生的小說世界、大動亂時代的見證《濁流三部曲》、殖民地歷史的再現《臺灣人三部曲》以及鍾肇政大河小說的文學史意義。
臺灣由於特殊歷史環境,故在文學創作的領域,無論是從閩、客、原住民族群、性別、海洋、移民等題材鋪陳,都曾出現不少優異的大河小說作品。李瑞騰教授對於臺灣文學發展如數家珍,他認為現今社會重視輕薄短小,但大河小說作者們,窮極一生,將艱難困苦的生命歷程寫下來,這是非常難得。
欣逢世紀瑰寶,風華再現,本次論壇被喻為是「黃金陣容,夢幻組合」!曾淑賢館長表示,會中邀請海內外知名敦煌研究學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並藉論壇名稱「願願相續」,祈願經典的傳承如佛法的願力綿久流傳、永續不斷。
2022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經濟成長、法國大選與歐盟政經整合 (Economic Growth, Frenc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
【春天讀詩節】「人,詩意地棲居」。寫詩的人講究「詩意」,不寫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將「詩意」掛在口頭。「詩意」不是風花雪月、浮光掠影,詩意來自探索的不安,必須心有所困,經深思才能尋獲。如果對歷史的輪迴、社會的滄桑沒有感應,就沒有詩意可言。在今天的講座最後,陳義芝老師以「詩來自不安,來自懸擺」作為結尾。
【春天讀詩節】羅麗容老師首先從傳統觀念以及時代背景等談論曲的文學地位,後說明何謂美感經驗,並從幾個面向來舉例介紹曲中的美感經驗:因聯想而起、因距離而起、因移情而起、因形相直覺而起,最後並以湯顯祖《牡丹亭》總結。
【春天讀詩節】劉少雄老師認為,詞譜寫了一種情思與韻律糾結盤旋的情感節奏,這節奏主要是相對情懷的激盪而形成的─外在時空對照人間情事,一方面是變化的體認,一方面是不變的執著,兩相對應,拉扯互動,便產生了抑揚頓挫,起伏不已的動能,性情因此而搖蕩,音聲隨之而激昂,遂譜成一曲曲婉轉動人的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