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漢學】陳博士的演講以循道宗傳教士柯志仁(Harry R. Caldwell,1876-1970)的狩獵事蹟為中心,探討1920年代美國「男子漢」文明在福建的移殖。柯志仁在田納西州家鄉文化的熏陶下,培養出剛強的男子氣概。在福建的傳教與狩獵活動,正是此種男子氣概的體現。柯志仁以獵人、基督教信徒兩種身份自居,兩者相輔相...
公共圖書館角色:圖書館應從被動安靜的場所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場所。圖書館界如何因應全球一些相關挑戰,如何應變全球氣候變遷。舒曼館長提出兩個論點:我們不僅需要重視聯合國制定的規範,我們也必須反思自身的碳足跡。光仰賴傳統的書籍和媒體喚醒民眾正視全球氣候變遷是不足的,應透過圖書館積極的角色來喚起人民重視全球氣候變遷。
【春天讀詩節】蕭麗華老師精選詩僧與文士的禪詩,分析其中的禪趣,例如王昌齡〈宿裴氏山莊〉、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王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及〈終南別業〉、劉禹錫〈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二首〉等,並與禪宗發展的歷史合一帶領讀者從不同面向欣賞唐詩,最後特別介紹唐詩中的茶禪,帶給與會者從中領悟到對生活...
2022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科技競爭、戰略自主與歐盟政經整合」,本次論壇特別針對太空科技、網路安全以及烏克蘭危機對歐盟戰略自主的影響三個面向來研析,並試圖了解歐盟整合進程中的理想與現實。
【英語學習之路系列演講】魏投樂先生先闡釋民眾對於雙語國家政策常見的疑慮,表示該政策的焦點在於讓日常或學校環境中有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而非每個人都要去使用雙語。其後介紹政策制定的起源背景,例示了多個雙語國家政策成功推動後的好處。最後,再次強調打造良好的英語生活環境是臺灣邁向國際化的關鍵,讓臺灣能夠與世界接軌。
【春天讀詩節】「閒適」之美的意涵則在於以清靜、自在而安舒的心境,去做適德、適法、適財、適境、適性、適心的生活行為,而感受到的美趣。顏崑陽教授帶領有「心」的讀者進入中國古典詩中,體會詩人們如何享受日常生活的「閒適」之美。老師更勉勵在場讀者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品味到與權力、金錢、名位、錦衣玉食無關的「心靈」美感,即使不寫詩,...
【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廖咸浩教授從家庭觀改變開始談起,介紹同志文學的流變,並同時提及希臘文學、莎士比亞作品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的《魂斷威尼斯》等相關主題作品。
【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李欣穎教授解析美國著名女作家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 1862-1937)最為人熟知的小說:《快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國家習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三本小說...
【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賴軍維教授由拉克洛的《危險關係》、薩德的《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以及莒哈絲(Duras)的《情人》等三部十八至二十世紀的法國文學作品,以「踰越」的角度,帶領讀者體會情色文學中情慾和道德的糾葛與拉扯,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學議題。更提到,從唯美的情色到令人恐懼噁心的情色,可以發現「情色文學」並不只是單...
【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本講座從以安娜為名的女子開始說起,安娜似乎都有宿命,兩篇小說則都由愛情開始,進行關於社會的討論。兩篇小說皆討論了幸福與不幸,熊老師將兩個作品相互比較,托爾斯泰導出悲劇的結局,契訶夫則將現實狀況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投向讀者,讓讀者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