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教授認為臺灣社會由於殖民統治的遺緒、國際關係的衝折,後西方主義觀感的興起等等層面,影響了臺灣社會在享有共同文化資源的中華想像共同體中逐漸意識到,更同時消磨了自身獨特的華人性,以致於產生所謂「後華性」的文化及身分認同的現象。而這樣的現象更不只在臺灣社會中浮現,亦可以在香港、東南亞等華人社會及社群中觀察到「後華性」的情況...
劉教授著重於分享過去臺灣數位人文學科起步階段,設計並使用軟體技術與工具來分析文言文學作品和歷史文獻的經驗。並以臺灣學界針對明清小說和唐宋詩詞的研究為例,說明文本分析技術可以幫助研究者從古典和現代中文的歷史文獻中,發現一些以傳統史料文本解讀方式無法輕易取得的資訊。
【斜槓世代的學習思維:自學的關鍵法則】臺大電機系葉教授表示「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之心法,自此教學通脫不拘,大開大闔,開發各式獨特教學法。創辦獨特的自學教育,不再一味的灌輸知識,讓孩子自動學習,啟發自學的能力。
【寰宇漢學】陳博士總結道:在泰國的軍事行動和對外文宣的夾擊下,1930至1940年代的中國學者刻劃出一個被西方謬論和日本鼓動誤導的泰國,以解釋泰國的舉措,澄清泰族的起源。而泛泰主義也促進民國時期邊疆學的發達,成爲日後共產黨政府統治西南地區和劃分西南民族的的理論依據。
【寰宇漢學】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收藏由該國早期東方學家彼得.施密特(Pēteris Šmits,1869-1938)從遠東帶來,雖然規模較小但引人入勝的中、藏文書與手稿。葛思語先生指出,每個文獻有它獨立的歷史背景,與收藏家本身的歷史互相連接,考察文獻能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收藏家的人格特質,反之,追尋收藏家的背景,能釐清文獻...
【寰宇漢學】沈教授認為,臺灣對戲劇傳播至海外,猶如一面鏡子。不只可讓我們了解臺灣政府對的海外僑務政策與方針,同時,更進一步從戲劇推廣過程中認清臺灣所面對的課題, 以及東南亞各國社會、政治環境的樣貌。
【寰宇漢學】在18世紀的歐洲,中國經常被用作喜劇的異國情調。作家勒薩日和作曲家多納瓦爾根據德拉克魯瓦出版的波斯童話故事集《一千零一日》創作了喜歌劇《中國公主》。羅教授的研究旨在探討這類歌劇的故事源流與變革。
【斜槓世代的學習思維:自學的關鍵法則】王董事長指出,為延續王雲五先生的自學精神,今年國家圖書館與王雲五基金會再度聯合舉辦「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特別邀請城邦媒體集團執行長何飛鵬先生與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先生,透過論壇方式與大家分享成功的自學法則。曾館長也強調,今天知識爆炸,資訊傳遞快速,學習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斜槓世代的學習思維:自學的關鍵法則】中研院近史所陳建守教授的主持,與何飛鵬和葉丙成兩位先生進行綜合座談,並回答來賓提出的問題,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劃下完美的句點。
【斜槓世代的學習思維:自學的關鍵法則】「來時,我一無所知,一無所有,一無所成。如果回去時,我有所知,有所有,有所成。那是因為學習,學習改變了我,也成就了我的一生。」何飛鵬執行長分享了這一路走來的自學成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