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永慧教授表示人們開始主張英語的話語權不應由母語人士獨享,然而有權不等於有力,我們在擁有話語權的同時,會更希望自己的語文具有影響力,其中的關鍵便在於話語的內容和品質。
2018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難民、脫歐與歐盟之未來」,探討歐盟面臨之兩大問題對歐盟發展影響。
明代常被公認是武俠小說最常出現的時代場景,武俠小說作家們為何鍾情於明代?明代社會是否具有「尚俠崇武」之風?確實是個迷人的課題。
由民族植物學角度認識編織傳統,並探討在巴士海峽的南北兩端,菲律賓極北之巴淡島及臺灣最南的蘭嶼,如何將薑目植物產出的原始素材運用於這項工藝。
本館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英語在臺灣國際競爭力中的關鍵角色」系列演講,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李振清教授應邀以「英語在國際人才培育與跨域就業的角色及培育之道」為題發表精彩演講。
林保淳教授主講,將歷史中真實的遊俠與刺客如:郭解、馮諼、曹沫、豫讓、聶政、專諸、荊軻等人的行為與性格詳細描繪,歷史掌故信手拈來,趣味十足。
梁丹丰教授看畫說故事,從作品中回憶過去,也談到當時畫畫時的心情,甚至用色的筆觸和層次,娓娓道來,歷歷在目。
林明昌教授先引《韓非子》之言「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為大家解題。進而回顧自身習武的過程,導出「武術」、「武俠」概念的異同。
夏季閱讀第六場講座邀請原民電台主持人徐睿楷(EricScheihagen)先生與劉智濬教授,分享兩人對不同年代與時代原住民歌謠與文化創作的觀察及心得。
本論壇於6月8日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洪美蘭教授 、張孟仁系主任、邱柏宏副會長發表論文,由沈臨龍副董事長擔任與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