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博士分享其30多年在各種英語環境工作的經驗與有趣的故事,讓聽眾瞭解語文學習的理論與方法日新月異,從中耙梳邏輯差異,跨越過學習英語的文化落差。
以「星雲大師著作藏書特展」為例,從展覽目的、場勘等策展前置工作開始談起,強調策展人需在展覽規劃前想清楚展覽目的、內容與觀眾群等,讓展覽是文化的推廣、藝術的展現與文物精神風采的傳遞。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於今(106)年11月23日(星期四)中午假本館簡報室舉辦2017年第四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四位訪問學人發表,主題包括新南向政策、臺灣與歐盟高等教育的合作與交流、臺灣與智利學術及科學合作發展,以及亞洲博物館及其互聯性,藉此場域相互討論激盪,除精進國內外學術水準,亦可作為相...
2017年第四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主題包括新南向政策、臺灣與歐盟高等教育的合作與交流、臺灣與智利學術及科學合作發展,以及亞洲博物館及其互聯性,除精進國內外學術水準,亦可作為相關政策之參考。
中國的雕版及活字印刷術,在中國、亞洲、中東以及歐洲地區塑造了豐富且多元的印刷文化。而發源地中國,更形成生活中各個重要方面都廣泛應用印刷品的社會,以及獨特的書籍文化。
從《正愛集》、《賽樂絲汀娜》、《唐璜》、《我的鬱妓回憶錄》不同故事中的男女角色,藉由紅娘、老鴇、媽媽桑等中間人,遊走在男女的情愛之間,加上金錢交易與個人私心,使故事常有意外發展。
到底什麼是英文?是從哪裡來的?有什麼發展?知道英語的歷史,便可瞭解英語的文化和與當時社會的關係。
主講人陳儒修教授介紹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臺灣電影,對臺灣現代化、民主化進程所發揮的作用,1987年戒嚴令的終止,事實上正代表一個新的里程碑。
貝武夫是北歐日耳曼的人物;亞瑟王則代表不列顛的本土勢力。只有群體,無法產生英雄,英雄包含個人卻超越個人;屬於群體但又超越群體;具有現實性的英雄,才能獲得大眾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