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序為切入點,「凡序文籍,當序作者之意;如贈送、燕集等作,又當隨事以序其實也」。指出序的功用不僅是為讀者說明作者,也從中透露此書的出版資訊。每一部書序都反映出當朝社交網路的地圖。
2017年第三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四位訪問學人發表,主題包括1930年代臺灣的語言辯證與認同,至當前的國際關係、創新競爭力以及經濟刺激方案,藉此場域相互討論激盪,除精進國內外學術水準,亦可作為相關政策之參考。
明末清初,歐洲的天主教傳教士來到了中國,幫助明廷修訂曆法。由於曆法的改變和地球觀念的輸入,因而重新定義了宇宙的概念,然而中國的數術是否也因此而改變?
新儒學關注的範圍比道學更寬闊,並討論新儒學的創建者——程朱學派的主要成員如朱熹、程頤、程顥等道統思想。在這些學者的影響之下,新儒學從南宋開始成為道學思想的正統代表。
2017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英國脫歐與歐盟共同防務政策之走向:機會或挑戰」,邀請歐洲研究學者與專家針對英國脫歐對歐洲地區區域安全等議題發表論文。
學習英文不要存有排斥文學英文而偏重應用英文之想法,因牛津辭典蒐集當世優美文學作品編纂而成,是故欲學好英文亦必從優美之文學作品入手,方能奠定良好之根基,進而有所收穫。
「術數」是哲學?是科學?抑或是迷信?是學界糾纏已久的歷史課題,張教授率先以此破題,開展士人與術數之間微妙且緊密關連的探討。
從常民生活裡出發,解釋《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動植飛潛」與「怪異非常」,實為古人對於巫術、方術、本草等經驗的總集。
面對當前國內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國圖南館的建設,邀請陳格理教授講述對於國圖南館的服務及未來規劃的看法與建議,供圖書館界同道參考,一起為圖書館事業共創美好的未來。
擇日與禁忌,普遍被常民百姓視為生活中趨吉避凶最基本的方式,回望歷史,究竟有哪些禁忌確有其事?抑或概為禍眾妖言之迷信?長久以來便是個引人好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