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林淑慧教授從遊記閱讀到閱讀遊記,構思不同的解讀文獻方式,觀察近代臺灣遊記之發展結構與脈絡。
2016/10/14 邀請詹宏志先生從他個人旅行、職涯談起,演講充滿異國佳餚的想像、試驗與文化體驗,讓閱讀不只是純粹的思維活動,也構成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
2016/10/12 漢學研究中心舉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主題圍繞臺灣當前社會和政經政策研究,藉由此成果發表會相互交流討論,不但精進國內外學術水準,亦可作為我國研擬外交政策之參考。
2016/09/07 印度新納爛陀佛教大學庫瑪爾助理教授由中印兩國佛教傳統、節日舉辦內容、宗教信仰價值面對「先人」的定位,分析盂蘭盆節和印度祖先節的異同。
2016/09/30 臺灣歐盟論壇邀請學者就西班牙、英國、義大利與烏克蘭近期與未來的政治動向,探討前述國家的動態對歐盟現今與未來方向的影響。
2016/10/01 臺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清晰描述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臺灣重要傳教士之行誼與事蹟。早期來台長老教會宣教師開展帶有「啟蒙宣教」特質的工作,最後在臺灣旅行經驗中與土地及人民融合!
2016/09/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陳室如副教授帶領聽眾認識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海外遊蹤。從鎖國到門戶開放後,包括駐外使臣、隨員紛紛報導自身經驗,反映出傳統文人知識框架與新事物的碰撞。
2016/09/1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教授由文化史層面切入,介紹明清士大夫的旅遊風尚、旅遊實踐、遊記書寫及旅遊地景的建構等議題。透過遊記內容分析,呈現明清士大夫遊記論述與書寫的變遷。
2016/09/03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曹淑娟教授透過演講介紹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晚明文人造園的自我實現,鋪陳出文人將生命與園林結合以及山光景色重構對前朝文化的記憶。
2016/08/25 歸化人,指元明之際來到高麗,逐步融入高麗社會的中國人,歸化人的產生與中國元明之際特殊的雙邊形勢有關,這一現象對於兩國之間的交流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裴淑姬教授對歸化人的定義、背景、成因皆有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