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為本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項下之「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內容之一。國家圖書館在2008年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將基督教文獻與文物(挑選約200筆)加以數位化。課程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歷史物品,經由專家導讀的方式,從文物的解說開始,進一步帶出相關的歷史事蹟與人物故事,呈現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臺灣的歷史足跡。
本課程為本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項下之「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內容之一。國家圖書館館藏收有梁啟超所創辦之報章刊物、與知交之手札信函等文獻,透過這些文件內容,可以瞭解到梁啟超的文學與思想、人際關係及其所參與的歷史事件等,不但能補足現有史料的缺失,也能讓大眾對梁啟超有進一步的嶄新認識。
課程為本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項下之「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之一,帶領民眾一窺藏書之學的奧妙。上集講述秘搜古籍的故事並探討古籍活化、國際漢學研究;下集則一窺藏書與文人生活及藏書家之軼事。
2016/05/09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羅達菲教授探討饒舌音樂在臺灣政治溝通上扮演的角色及帶來的影響。透過五首從1980年代晚期到現今的政治饒舌歌曲,顯示饒舌音樂如何被用來對抗和諷刺公權力,也成為競選、爭取權力的工具。
2016/04/08 2016年第二場臺灣漢學講座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合作,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歐麗娟教授以文化史的角度,回歸《紅樓夢》寫作當時的時空脈絡,以解開因時代變遷及文化斷層而造成的現代人的閱讀誤區。
2016/03/30 漢學研究中心舉辦2016年第一次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四位來自尼加拉瓜共和國、日本、美國、德國的訪問學人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藉此討論切磋國內外學術水準,亦作為我國外交政策之參考。
2016/04/30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榮譽講座李豐楙教授提出認識屈原的途徑:文本詮釋、文獻考述與文學想像。演講以這三線揉合,從屈原的形象、楚文化及屈原內心世界的轉折,見證詩人能夠不朽的秘密。
2016/04/29 臺灣歐盟論壇就英國今年6月舉辦歐盟公投,分析該國政治與社會現狀,以及維持或脫離歐盟後的政經走向,透過英國、中東歐與社會、環境議題等角度,觀察與預估歐盟與英國在公投後的未來發展。
2016/04/24 「屈原,遠遊中」第二場邀請臺灣大學何寄澎教授,從〈屈原賈生列傳〉談起,分析太史公將兩人相提並論之史家筆法,又從人格、文學、人格影響、文學影響等層面徵引歷代人物對屈原評價的重要文本進行討論。
2016/04/16 國圖與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清華大學楊儒賓講座教授擔任「屈原,遠遊中」系列專題演講首場,提升屈原詩的創作不只是情感的抒發,還是一種對社會主體的反思,在憂國憂民的情節下,細數屈原個人情之變相、情之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