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圖書館員、媒體人、書市及出版業者分別從服務端、閱聽端、通路端分析其觀察到的全民閱讀現象以及出版趨勢。
104/01/17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伍軒宏講師主講,以另一種風貌闡述文學與黑道電影。葛林(Graham Greene)是跟通俗犯罪小說與黑道電影最接近的一位了,並以其作品「殺手」(A Gun for Sale/This Gun for Hire)、「布萊登棒棒糖」(Brighton Rock)和「黑獄亡魂」(T...
2015/01/10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兼國際事務處國際合作組主任梁一萍教授,介紹美國文學重要作家梅爾維爾與南太平洋島嶼原住民的「相遇」。
2014/12/27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國際長張淑英教授主講。「愛情太短,遺忘太長」是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於90年前出版、膾炙人口的《情詩二十首與一首絕望之歌》詩集中第20首<今夜我可以寫下最悲傷的詩篇> 中的詩句,也是43年前讓聶魯達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代表作。
2014/12/23 白莉民 (Limin Bai) 主講;蘇精主持;白教授「以小觀大」研究王亨統這位中國本土基督徒教師,和他所撰寫的教科書《蒙學讀本》為出發點。探討同世代中國本土的基督教教育工作者,與其老師如何面對耶儒之間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上的異同,基督教傳教目標與追求現代化的中國間的衝突,及跨越東西方文化藩籬的過...
2014/12/18 柯絲婷 (Kristina Karvelyte) 主講;蘇淑娟主持。幾年來,世界各國多數大城市逐漸削減其對文化藝術的支出,然而臺北市政府對文化的支出反而日益增加。柯女士的研究主要目的即為探討此趨勢之背後動機,以及分析文化活動愈來愈吸引政策制定者目光之緣由。
2014/12/18 林百合 (Barbora Platzerova) 主講; 王泰升主持。
2014/12/20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及戲劇學系名譽教授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彭鏡禧教授,介紹英國文學也是西洋文學的經典作品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
2014/12/16 劉經巖主持
2014/12/10白思芳 (Stephanie Balkwill) 主講;李貞德主持;白女士嘗試透過慈慶、慈義、智首、僧芝等四位比丘尼的墓誌銘,討論宗教和傳統儒家思想在北魏時期比丘尼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在北魏時期的洛陽,多數的尼寺都在宮殿附近。其中慈義比丘尼出家的「瑤光寺」就在宮殿的對面。根據《洛陽伽藍記》記載,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