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3 國圖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光劇團合作「2016趨勢說演劇場」,邀請宜蘭大學朱嘉雯教授與臺灣第一京劇女伶魏海敏主講示範,藉由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京劇《金鎖記》,與聽眾分享經典原著與戲劇藝術之間,精采有趣的演示轉換。
2016/07/16 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鴻泰教授先以「何謂農民皇帝?」破題,解開明太祖「佃農之子」的身分由來,敘述朱元璋憑藉破產農村的出身、參與農民革命,一路進擊成為創建大明皇朝的開國帝王,並為中國社會重建了農村共同體,因而贏得「農民皇帝」的封號!
4月23日聯合國「世界書香日」國圖辦理「書香頌真情」名家朗讀大會,節目型態包括個人朗讀、團隊朗讀、童書話劇、民歌演唱等類型,演出新詩、古詩、散文、劇本及歌曲等五種文本,期能引領全民體會到均衡閱讀以開闊自己的燦爛人生,並且涵養豐富之生命能量。
2016/07/07 時報文化與本館邀請文學大師白先勇先生蒞館演講,介紹《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書,先生從版本問題談起,時而回憶不同階段的閱讀歷程,時而分析《紅樓夢》中的角色,分享先生多年來閱讀、教學與研究紅樓夢的心得。
2016/06/25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劉靜貞教授為大家廓清「第六代」是指趙匡胤創建的宋代僅是步五代亂世之後成為第六代?抑或開啟全新的時代政局!讓大家清晰明白宋太祖如何將五代後分崩裂解的中國逐一收攏,以「文治立國:矯失防弊」為骨幹,導致「強幹弱枝」的國勢。
2016/06/18 中興大學歷史系兼任總務長宋德喜教授以「向歷史借鑑」破題,將李世民與秦始皇、隋煬帝進行比較,釐析唐太宗擺脫以政變不當取得帝位的歷史陰影,逐步濟世安民,締造貞觀盛世以補前愆,躍居歷史明君之林。
2016/06/04「君臨天下──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系列講座首場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邢義田教授,從古羅馬凱撒入手,重新探索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漢武帝,並比較東西方對於英雄認知與崇拜的差異。
2016/05/27 論壇就荷蘭今年4月6日舉辦公投反對歐盟與烏克蘭結盟協議,分析投票之贊成與反對的背景及對歐盟影響,以歐盟對會員國與對美俄之政經、戰略議題等角度,觀察荷蘭公投各面向意涵。
本課程為本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項下之「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內容之一。國家圖書館在2008年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將基督教文獻與文物(挑選約200筆)加以數位化。課程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歷史物品,經由專家導讀的方式,從文物的解說開始,進一步帶出相關的歷史事蹟與人物故事,呈現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臺灣的歷史足跡。
本課程為本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項下之「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內容之一。國家圖書館館藏收有梁啟超所創辦之報章刊物、與知交之手札信函等文獻,透過這些文件內容,可以瞭解到梁啟超的文學與思想、人際關係及其所參與的歷史事件等,不但能補足現有史料的缺失,也能讓大眾對梁啟超有進一步的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