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影音專區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11-04-29
全臺「書」醒‧小說引領——「文學不老‧愛荷華:現代中文小說月」特展開幕
全臺「書」醒‧小說引領——「文學不老‧愛荷華:現代中文小說月」特展開幕

兩顆熱愛文學的心靈,一段無意間碰撞出深摯動人的異國姻緣,卻意外成就臺灣當代文學的國際聲名……。旅美華文小說家聶華苓,與夫婿——美國知名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攜手於1967年創辦了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Internatio nal Writing Program,簡稱IWP)。這是國際間首度由大學舉辦的全球性作家交流計畫。憑著一股對文學的不老執著,這對異國夫婦不僅得到美國國務院的資助,推動世界文化交流的卓越表現更為他們贏得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榮耀。而IWP亦因此一躍成為當前舉世矚目的龐大文化組織。1992年,保羅.安格爾因心臟病辭世,IWP特將每年的10月11日至13日定為「安格爾文學節」(The Paul Engle Literary Festival),以誌紀念。今年,適逢建國百年,回首臺灣文學的遞嬗軌跡,聶華苓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為臺灣文學在海外所做的貢獻,深獲文學家們的認同與感念。國家圖書館與臺灣大學、趨勢教育基金會、文訊雜誌、南村落等單位,遂聯合籌辦「2011向大師致敬——聶華苓」活動。本館更率先以「文學不老‧愛荷華」為題,於4月至5月設計舉辦「現代中文小說月」系列閱讀活動,廣邀各地讀書會、公共圖書館、大專校院、高中國中等共襄盛舉,希望藉此激發臺灣文學創作的風華再現,並倡導抬升臺灣社會的閱讀風氣。同時,配合「世界書香日」,本館特於4月23日舉辦開幕典禮,為為期一個月的文學閱讀活動拉開序幕。以『跨越‧回返——駐訪愛荷華之臺灣小說作家』為題,公開展示臺灣曾經駐訪愛荷華的24位小說名家的人物影像、生平傳記、書影、著作翻譯和珍貴手稿,現場同步播放作家傳記影片及廣播錄音;此外又邀請尉天驄、季季、李昂三位作家於4月23日起,連續三個周六下午舉行文學講座,暢談文學創作。開幕儀式簡單隆重,曾館長一方面以感性溫柔的語調宣揚親近文學、閱讀小說的益處,一方面則對臺灣出版市場充斥外文翻譯小說的現象感到憂心,呼籲大家應多重視臺灣本土的優秀文學作品,鼓勵圖書館、學校推廣本土文學創作的閱讀。其次,東吳大學圖書館丁原基館長則代表合辦單位傳達感謝與熱烈響應之意。臺北市立明倫高中王文珠校長除了對本館推廣閱讀的用心深致謝忱,更親率該校語文實驗班的學生們蒞臨現場,近身接觸作家,讓學生們得以親自參與、體驗這場不同以往的文學盛宴。與會的貴賓還包括三位曾經駐訪過愛荷華的作家——文建會前主委王拓、「工人作家」之稱的楊青矗、戰後台灣文學推手的尉天驄以及農民小說作家宋澤萊的明珠廖婉婷。其中以《金水嬸》揚名文壇的王拓,則以幽默的口吻分享他在文學創作之路與政治生涯中的矛盾情結,妙語如珠。《在室男》作者楊青矗則展現了驚人的記憶力,細數駐訪愛荷華時的精彩片段,並不忘自我調侃初次聽聞「京片子——北京官話」時的驚嚇感,跳脫生動,引來滿場的笑聲。緊接登場的則是本館另一精心策劃的「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小說家文學講座」,邀請胼手創辦《文學季刊》,致力拔擢臺灣鄉土文學作家的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尉天驄,以「談臺灣鄉土小說」為題,與讀者們一齊分享文學裡的臺灣故事。尉老師以時代為經、文學作品為緯,娓娓細述臺灣鄉土文學的起因、過程與式微,其間雜以對臺灣當代政治、文學的批評,旁徵博引、詼諧逗趣;還不忘耳提面命,激勵在座的青年學子們多讀內容精審的小說作品,甚至極力鼓吹學生們動手書寫、辦雜誌,視文學為終生志業!發人深省,熱情動人的話語,讓全場的讀者掌聲不斷!現場同時開放提問,讓讀者能親身與作家面對面溝通、討論,氣氛熱烈,會後本館特提供尉教授作品《棗與石榴》十冊,由其親筆簽名贈送現場的讀者,簽名書抽獎又帶來另波高潮,明倫高中語文實驗班的同學們更是爭相要求尉教授親筆簽名與合影留念,首場文學講座最後以欲罷不能之勢逾時結束。這次的講座係本館首次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採網路直撥,讓在外地不克前來的民眾,也能一睹大師丰采。文學講座系列活動還有兩場,分別是4月30日,由季季老師主講「七等生的小說路——從〈我愛黑眼珠〉到《沙河悲歌》」;5月7日,由李昂老師主講「臺灣作家的國際空間」。歡迎讀者們踴躍報名參加,報名網址為:http://activity.ncl.edu.tw;兩場演講也將同步提供網路直播,以饗未能親臨現場的讀者。直播網址為:www.trend.org/event/100literature/ncl.html※活動網址為:http://chinaovel.ncl.edu.tw※活動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廳 (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加值系統」網址為:http://lit.ncl.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