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科技自主權、新領導與歐盟整合之未來 (Tech Sovereignty, New Leadership,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交流。
本場次論壇於2月21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藝文中心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並邀請黃詩婷教授(中興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銘忠大使(前駐法代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楊三億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洪美蘭教授(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依序發表,並由沈臨龍副董事長(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副董事長)擔任與談人,最後是卓忠宏主編、張台麟教授依序進行新書發表會。
張台麟教授的引言指出,進入2025年,全球焦點聚集在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上任後的「震撼效應」。他推動5000億美元的 AI 計畫,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發動關稅戰,並在中東與俄烏戰爭問題上提出新策略,導致國際局勢更加動盪。
面對變局,歐盟積極應對。1月21日,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於「世界經濟論壇」強調歐洲應加速綠能與數位科技發展。1月29日,歐盟發表《競爭力指南》,聚焦創新、綠能與安全韌性,並加強 AI、生技與太空科技投資。2月初的歐盟使節年會上,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呼籲歐盟團結應對烏俄戰爭。另在法印主導的「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中,歐盟承諾投資2000億歐元發展AI,強調加強監管與國際合作。
本論壇將探討歐盟在科技自主、川普政策影響及烏俄戰爭應對等議題,以掌握最新發展。此外,臺灣歐盟中心出版《歐洲聯盟決策體系》,本人新書《法國政府與政治》(第六版)亦同步推出,期待與各位交流。
黃詩婷助理教授發表〈從歐盟高效能運算計畫對人工智慧工廠佈局看其科技自主權〉,探討歐盟高效能運算計畫(European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Joint Undertaking, EuroHPC)是歐盟為提升科技自主權與數位競爭力的重要戰略之一。該計畫自2018年啟動,2021年修正後與人工智慧(AI)發展緊密結合,目標在於建構世界級超級運算、量子運算及數據基礎設施,降低對美國及中國技術的依賴。
計畫的主要目標包括強化歐盟科技基礎、整合數據與雲端生態系統、推動科研創新、確保供應鏈安全以及培養高效能運算人才。目前已有17個歐盟成員國參與,並成功部署多台超級電腦,如芬蘭的LUMI和義大利的LEONARDO,以提升歐盟在高效能運算領域的領導地位。
然而,歐盟在推動科技自主的過程仍面臨挑戰,包括對少數技術供應商的依賴、資金投入限制及專業人才短缺。為實現真正的科技獨立,歐盟須持續加強政策支持、擴大產業合作,並提升內部創新能力,以確保在全球數位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張銘忠大使發表〈歐洲聯盟換屆後必須因應嚴峻挑戰〉指出,歐洲聯盟(EU)新一屆領導層於2024年12月1日上任,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激進政策、俄烏戰爭、美歐貿易摩擦等嚴峻挑戰。川普上任後對歐盟加徵關稅,衝擊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使歐盟不得不在對美、對中政策間尋求戰略平衡,維持經濟與外交自主性。
美俄密談推動俄烏停戰,使歐盟與烏克蘭在談判中可能被邊緣化,甚至面臨美國讓步換取自身利益的風險。此外,歐洲對關鍵戰略資源(如稀土)的依賴,以及美國對德國內政的介入,使歐盟內部局勢更加複雜。
川普政府與歐洲極右勢力互動密切,加劇歐洲政治極化,也影響EU在高科技產業及國防自主上的發展。面對美國的不確定性,歐盟需強化自身科技與軍工產業能力,減少對美依賴,並強化內部團結,以應對全球變局。
楊三億教授發表〈波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幾個觀察〉,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波蘭接替匈牙利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並以「安全,歐洲!」為施政方針,優先強化歐洲防禦、支援烏克蘭、加強邊境管控及提升經濟競爭力。波蘭與匈牙利過去因保守立場相近而關係密切,但在俄烏戰爭、歐盟關係、能源政策及社會議題上的分歧日益加深。波蘭積極修復與歐盟關係,推動司法改革,並試圖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匈牙利則持續對歐盟抱持懷疑態度,並維持與俄國的能源合作。
2025年波蘭總統選舉的主要競爭者為法律與正義黨(PiS)支持的Nawrocki和公民綱領黨(PO)提名的Trzaskowski。Nawrocki 強調保守價值與國家主權,吸引傳統選民,但政治經驗較少,立場可能使波蘭在歐盟進一步孤立。Trzaskowski則主張深化歐盟關係、推動綠能與民主改革,受到年輕與都市選民支持,但在保守地區影響力有限。
波蘭輪值主席國任期內將面臨內外挑戰,包括歐盟內部動態變化、與匈牙利的政策分歧,以及總統選舉對國內外政策的潛在影響,這些因素將決定波蘭未來的政治走向與歐盟關係。
洪美蘭教授發表〈烏俄戰爭的和平曙光與其未來走向及影響〉,探討俄烏戰爭自 2022年爆發以來,因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推動和談,戰爭和平曙光浮現。然而,川普主導的和談未事先徵詢烏克蘭與歐洲盟友,導致歐盟內部擔憂俄羅斯擴張威脅與歐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俄羅斯提出的停戰條件包括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承認俄佔領土等,遭烏克蘭拒絕。美國國防戰略轉向亞太,加強對中國的嚇阻,並要求歐洲承擔更多防務責任,使援助烏克蘭的壓力轉向歐洲。
同時,川普以「美國優先」為原則,將烏克蘭稀土資源納入談判條件,要求美國獲得50%烏克蘭稀土礦,並考慮以美軍駐防保障該地區安全。俄羅斯則強調烏克蘭資源的重要性,並計畫與美國進行談判。此外,俄烏戰爭加速歐盟能源轉型,但歐洲經濟衰退、通膨與民生壓力,推動極右民粹勢力抬頭,影響歐盟團結與政策整合。
未來,川普主導的「綏靖主義式和平」恐無法消除歐洲對俄國擴張的憂慮,並可能影響歐美關係,包括貿易關稅戰與北約軍費壓力。歐盟須在援助烏克蘭、維持能源安全與應對川普主義挑戰間尋求平衡,其整合與未來發展正面臨重大考驗。
與談人沈臨龍副董事長(法國第一大學經濟學博士),探討2025歐盟經濟金融展望與評估。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關稅政策方面,他的保護主義思維與 William McKinley 相似,可能加劇與歐盟的貿易摩擦,進一步影響歐洲經濟。
目前歐盟面臨政治動盪,右翼勢力崛起且缺乏明確的領導國家,加上公共財政惡化,使國防支出增加變得困難。能源壓力加劇,歐盟需仰賴美國進口能源。此外,歐盟雖率先推動AI法規,但繁複的法規與高額合規成本,可能抑制AI創新與產業發展,創新資本亦顯不足。
歐美央行的財政收支差距縮小,有利於歐元穩定,儘管經濟景氣下行,若川普未對歐洲採取不利政策,歐元區 GDP 仍有成長機會。至於俄烏戰爭,短期內可能停火,但和平協議仍須長期規劃。
最後則由卓忠宏主編、張台麟教授依序進行新書發表會。
卓忠宏主編,《歐洲聯盟決策體系》
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第六版)》
結束發言後,主持人張台麟教授進行總結,希望在場各位對今天論壇的論文有所收穫。關於新書,已經很久沒有出版歐洲決策體系的書籍,希望可以做為參考、閱讀的工具。最後感謝發表人、與談人、各位資深大使、老師、年輕的同學,如果後續想交流可以透過台大歐盟中心,希望各位繼續支持與指導。
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 (網址:https://www.ncl.edu.tw/movielist_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