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歷次消息

       
字級
    分享
  • QRCode
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降低現代文盲與理盲
  • 2010-10-08
國家圖書館於10月8日上午與《科學月刊》四十周年籌備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共同舉辦「臺灣科學教育四十年研討會—從臺灣社會發展脈絡看科學教育」,邀請國內科學界、科技業與教育文化界的菁英、學者專家與會,由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教授主持,邀請錢致榕教授、鄭崇華董事長、蔡志忠先生三位與談人,以「三個世界的對話」為題,暢談三個世界對台灣科學發展的期許,並展望未來20年科學教育如何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公民素養。 顧敏館長在開幕致詞中說明了「國家圖書館為什麼這麼積極推廣科普閱讀活動?」顧敏館長認為,圖書館與科技之間的關係如同一場生死戀。每當人類科技發生重大突破之時,一定影響圖書館業,甚至讓圖書館面臨生死交關的分岔點,例如:搜尋引擎的發展讓資訊蒐集更加的容易,不過卻使知識破碎化,整片完整的知識被撕裂,觀察事物的層面也日趨片段,這時圖書館就必須扮演知識整合的角色,思考如何與搜尋引擎和平相處、和諧發展,以幫助學術與研究持續發展。因此圖書館一定要關心科技,力挺科普閱讀,共同推動科學教育的發展。 慶祝《科學月刊》四十周年活動籌備委員會總召集人林孝信教授指出:在眾所矚目的「全國教育會議」舉辦後,我們發現獨缺科學教育的研議,雖說歷年來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在科學教育上,臺灣的科學教育其實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舉辦這場研討會主要是由民間來主導,從臺灣社會發展脈絡來考察臺灣的科學教育,不論是議程的擬定,對話人與主持人的遴選,都經過精心的策劃,期望有別於過去類似性質的研討會,提出較少受注意的面向,期望能帶給科學教育嶄新視野,引起社會對臺灣科學教育現況與問題更多的瞭解與重視。 國立政治大學錢致榕教授指出現代社會充斥著「文盲」與「理盲」的現象。過去文盲指的是目不識丁之人,現代文盲則指的是沒有邏輯思考能力,以致不具討論人類社會問題能力的人。「理盲」則指的是沒有足夠的科學基礎作理性分析思考,以致於人云亦云。現今社會民眾很容易隨著媒體炒熱新聞的議題與話題而起舞,很容易就被煽動性的字眼帶動情緒的起伏,就是因為欠缺宏觀的思維與邏輯推理的能力。臺灣四十年來科學教育的成效,顯現在目前的社會現況與人民行為表現上,臺灣的科學教育還有待改進的空間。隨著議程的進展,討論主題由中小學到高等教育的科學教育目標、教育體制、考試制度等重大議題,每場次的與談人皆發出振聾發聵的珍貴建言,期許臺灣未來的科學教育培育出理性思考、創新解決問題,並能終身學習的現代公民。
最後更新時間:2012-05-21
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