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歷次消息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18夏季閱讀講座第四場將邀陳芷凡教授蒞館演講
  • 2018-06-13

2018夏季閱讀講座:詠歎.樂未央——原住民文學世界中的想像、真實與記憶
何謂「原住民文學」?從口傳到文字,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如何反應原住民族文化與社會的流變,以及與漢人社會的衝突、互動與融合?除了對山海土地的關懷,還有那些題材深入剖析原民的主體經驗?音樂與歌謠如何重現原民的歷史記憶?國家圖書館將於107年夏季5月至7月,利用週六下午規劃辦理6場專題講座,邀請7位知名學者與作家,從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詩歌傳說、海洋文學、族群文化、女性書寫到音樂創作,引領大家探索原住民文學的多樣性與豐富的生命力。
第四場6月16日(六)14:00-16:30你的名字: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身分的N種相遇
主講人:陳芷凡
主講人簡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教於清華大學臺文所,研究專長為族裔文學與文化、口傳文學與田野調查、清代台灣族群文化史、台灣原住民文獻研究。專著有《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專刊》;共同編著有The Anthology of Taiwan Indigenous Literature:1951-2014。亦有多篇學術期刊論文,包括〈戰爭與集體暴力:高砂義勇隊形象的文學再現與建構〉、〈田雅各、巴代等人的都市書寫策略與世代關照 〉等。
講座摘要「我是誰?」原住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以及考慮要回應哪一個名字,這是一段有關台灣社會變遷與族群關係的故事。部落老人家念念不忘的「族語名字」,充滿豐富的文化意涵,訴說對每個生命的殷切期待。台灣身分證所標示的「漢語姓氏」,呈現了原住民被納入國家體制,以及從部落遷徙到城市的複雜心境。再者,巧思之下創造的「後——漢語姓氏」,表現族人突破漢語概念,營造幽默且充滿想像力的發言策略。更進一步地,經過一番波折而復返的「族語名字」,既是族人對傳統文化的深刻體悟,亦為面對社會轉型與人心浮動的重要姿態。這些被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描繪的「一直變大又變小的名字」,原住民作家們以豐富的故事回應了這個主題。名字,啟動每個人的親屬連結與對外關係,它的變化因此成為生命的旋律,這將會是我們思索文化身分的契機。

※本次活動將由山海文化雜誌社提供《山海原住民族文學》資源手冊,為了解原住民文學出版之重要閱讀與購書指南,每場限量贈送20本, 數量有限!另外,光華雜誌也將提供臺灣原住民相關專號 。

※公務人員及教師凡任一場次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時數3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參加講座的民眾,將有機會得到孫大川等著,林宜妙主編,《我在圖書館找一本酒:2010台灣原住民文學作家筆會文選》,現場並舉辦簽書活動,敬請踴躍參與!

請預先網路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活動網址: http://107read.ncl.edu.tw/summer_01.html活動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國際會議廳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聯絡人: 嚴編輯聯絡電話: 02-23619132轉355

最後更新時間: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