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歷次消息

       
字級
    分享
  • QRCode
湛藍的秘密海印—2010蒙古佛教經象藝術大展:雕塑音樂及佛教藝術
  • 2010-06-01
國家圖書館近年來持續與各國共同推動文化知識交流,不僅要將漢學推廣到國際,同時也希望透過展覽平臺,讓國人也瞭解人類不同文明的精緻之美,以推展知識服務理念。此次「湛藍的秘密海印--2010蒙古佛教經象藝術大展」預定於6月2日上午11時假國家圖書館一樓展覽廳揭幕。 揭幕活動特別邀請蒙古前總統奧其巴特先生及夫人、蒙古前外長歐雲女士、蒙古前司法部長阿馬薩納先生、烏蘭巴托副長市長甘博德先生、蒙古佛教雕塑大師奧其爾‧額登楚倫,另外還包括30餘位駐華使節、外交部侯清山次長、蒙藏委員會高思博主任委員等。並由蒙古前總統奧其巴特先生、駐臺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曹道吉代表、外交部侯清山次長、蒙藏委會高思博主任委員、「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執行主席愚溪先生及國家圖書館顧敏館長等六位致詞及進行揭幕儀式,現場並安排包括馬頭琴、長調與舞蹈演出的蒙古藝術表演,歡迎蒞臨觀賞。 本次活動經駐臺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ULAANBAATAR TRADE AND ECONOMIC OFFICE IN TAIPEI)曹道吉代表(REPRESENTATIVE MR. MARKHAAJ CHOIDORJ)、「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執行主席愚溪先生協助,以推廣國際交流與合作為目的,將曾獲「1996年蒙古工藝曁工匠師特展」首獎與最佳設計者大獎的奧其爾‧額爾登楚倫(Ochir Erdenechuluun)先生創作之佛教與蒙古生活藝術作品引進臺灣展覽。 在農業民族的眼中,總以為遙遠的大漠,無非就是砂礫縱橫,山原盤錯,橫絕北溟,而游牧民族,除了蒼鷹翱翔下的驃騎、穹頂大帳,只剩下那征服世界的深邃眼神。蒙古社會重視家庭、朋友,甚至將陪伴在身邊的牛羊犬馬視之為家人,並且在天地之間常存感恩與尊重的態度,使其民族得以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另一方面,迥異於傳統漢人社會對技術工匠的輕視,蒙古工匠無論是在十三世紀元帝國輝煌極盛一時,或者重返漠北,繁華落盡的時代,這群大匠始終維持崇高的地位。他們的工藝不僅是生活、藝術,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思潮。 從八思巴成為第一代國師以後,藏傳佛教如風行草偃深刻地影響蒙古社會,也帶動草原匠師們追逐那來自西方國度的文化印象。然而,經歷代東亞世界秩序變動,蒙古工匠制度終究抵擋不住世局的變遷,從二十世紀初失落將近七十年。一九七O年代,當時年輕的雕塑家額爾登楚倫先生開始嘗試將佛教經典、教義與傳統工藝結合,重新挽回蒙古傳統佛教藝術與文化遺產,展現大漠工藝藝術於世界舞台。 本次展覽作品全部自蒙古空運來臺,展覽主題包括:佛教工藝、佛教儀式法器、蒙古傳統家具和裝飾,即除佛教文物為主,兼及游牧民族之歷史人物和日用器皿。展出佛藝術雕塑作品,論其形制包括佛、菩薩、護法、羅漢、度母、金剛、天女、器具、棋盤、動物、人物等。論其媒材包括金、銀、銅、玉、木、水晶、臺灣沿海珊瑚等,論其技法包括雕、塑、鑄、鍍、鏤、貼金等。 展覽地點位於國家圖書館文教區118展覽廳,展出時間為6月2日至6月4日,上午9時至下午9時;6月5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竭誠歡迎各界蒞臨參觀,共同享受來自大漠精緻文化體驗。
最後更新時間:2012-05-21
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