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管理溝通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圓滿落幕
全球防疫管理溝通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圓滿落幕
由法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臺北利氏學社與本館共同舉辦的「溝通是關鍵!從全球防疫管理事件中學習經驗」(Communication is key!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management of global health outbreaks) 研討會於11月28日在本館國際會議廳舉行. 當日共進行四場不同議題的研討, 計有8位國內外學者專家進行主講.
本館顧敏館長在開幕致辭時表示, 在資訊社會裏, 訊息的交流及時而且無遠弗界, 人類處於一個前所未有, 溝通便捷的環境. 這在全民的衛生管理上, 也提供了絕對有效的利器. 這些年發生的一些令人懼怕的流行疾病, 不論口蹄疫、狂牛症、禽流感或其他的類流感等, 都因為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 廣為宣導, 迅速的溝通, 而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把對國民健康的可能損害抑制在一個最低的程度上. 這在過去人類的歷史上, 那怕是在20世紀, 都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 隨著醫療的進步以及資訊工具的配合, 人類一定可以免除流行疾病所造成大規模、甚至毀滅性的災難.
在這一層意義上來說, 資訊工具應用在衛生管理上最具體而有效的就是所謂疾病通報系統的建立. 臺灣衛生主管機關透過各個層級的醫療單位已建立了頗為完善的疾病通報機制. 有所謂的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 將許多疾病都加以清楚的定義, 並詳細說明可能會發生的症狀. 一但民眾就醫, 醫護人員就可依專業的判斷, 按照規定與做法, 把病情資料透過系統立即上報, 這是專業人員的職責與工作倫理. 現在各級學校也建立完善的疾病通報系統, 學校一旦發生疫情, 及時反應, 立即與衛生機關連線以保學生健康. 這是資訊社會臺灣教育的一大進步, 這讓我們感到驕傲.
另一方面, 由於媒體的發達, 全體民眾接收資訊大為容易, 任何有關傳染病的消息都可透過媒體充分告知民眾, 使得大家在第一時間內就可得到相關的常識與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也是各種不同型態的媒體所應有的公益責任. 民眾也往往因此而能及時就醫並得到妥善的治療, 使的病情不易擴大.
在資訊社會裏, 圖書館是各種訊息溝通的平臺, 這是圖書館自然而然的角色, 我們有各類型式豐富的典藏, 有我們專業而開放的網站, 我們有與廣大讀者進行雙向溝通的良好機制以進行各類資訊的交流. 在全民的衛生健康上, 我們當然應該盡力扮演好一個將正確訊息傳達給民眾的角色, 並與衛生單位建立起通報機制, 以善盡圖書館做為資訊平臺對社會應有的公共責任.
當日發表專題主講的有歐盟外交總署禽流感對外反應協調人 Alain Vandersmissen, 臺大國際衛生研究中心主任詹長權, 衛生署國際合作處代理處長商東福, 新加坡新聞通訊藝術部心理防衛司長 KU Menon, 法國國關中心建康與環境計畫主持人 Aline Leboeuf,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陳建仁, 輔仁大學醫務副校長江漢聲及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衛生副教授 Muhiuddin Haider 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