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歷次消息

       
字級
    分享
  • QRCode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人文社會領域學人線上講座7/9 下午將辦理兩場,歡迎踴躍參加
  • 2021-07-09


第一場次  2021年7月9日(週五)14:00-15:30

講題
  「以中國肺结核病控制經驗為例:將工作場所作爲公共衛生的配銷點之影響」。
#肺結核病 是二十世紀全世界最流行、最致命的傳染疾病。在五六零年代由於發現了可抑制肺結核的抗生素,人們樂觀地認爲可將這個疾病根除,但肺結核病依然存在,而且具抗藥性的結核菌株越來越活躍。本次演講説明單位體系如何作爲 醫療和公共衛生的配銷點 ──包括廣泛匡列和隔離肺結核病例。中國自九零年代取消單位體系以來,在成爲經濟超級大國的同時,中國也面臨著越來越多控制肺結核病傳染的挑戰。演講將得出結論,在當今新出現疾病的時代,需要一個有效的 公衛配銷點 仍然很重要。


主講人簡介:

郭瑞琪(Rachel Core),美國籍,美國史丹森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系主任及副教授。郭教授身為歷史及醫療社會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亞洲醫療資源不均之現象,本年獲得外交部臺灣獎助金獎助,並正執筆她的第一本書稿:A Great Leap Forward in Health: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uberculosis control in China


主持人: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


----------------

第二場次   2021年7月9日(週五)15:40-17:10

講題   中心與邊緣之間的中國知識分子: 從五四模式到流亡和本土化

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 為新的社會類型提供了一種模式: 知識分子。他們從晚清文人 那裡繼承了對社會和國家負責的道德使命,同時又以接觸 科學 西方知識為由,聲稱自己處於前衛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們對政治熱衷度逐漸提升,並經常被批評為 精英主義 派系主義。在國共內戰期間和之後,許多知識分子逃離中國大陸前往臺灣和香港,希望保護自身知識分子的理想。然而,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他們的精英地位和文化民族主義受到了本地社會的挑戰,尤其是由主張本地民主化的社會運動,產生了對其角色和地位的新闡述。

#英語演講 #中英文討論

主講人簡介:

魏簡(Sebastian Veg),法國籍,法國巴黎EHESS(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現當代中國思想史教授,他的研究聚焦於中國知識分子、社會運動和公共領域史以及香港的近代史。他的最新著作是 Minjian: The Rise of China's Grassroots Intellectuals (Columbia UP, 2019)

 

主持人:黃克武(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


以上兩場講座將採
Webex線上會議方式,主講以英文進行,中英文討論。

欲參加者請至 https://reurl.cc/mLpRxl  或 

https://ncl23619132.webex.com/ncl23619132-tc/j.php?MTID=me1aa80bd41c34b32392b8e1080128451


使用個人電腦或筆電參加者,建議以Google Chrome 瀏覽器登入。
欲以手機參加者,建議請下載
Webex app


最後更新時間: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