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采采詩經系列講座三:詩經裡的星空──談上古先民的天文學和宇宙觀」活動紀實
  • 2017-06-04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采采詩經系列講座三:詩經裡的星空──談上古先民的天文學和宇宙觀」活動紀實

本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於106年5月至6月合作舉辦3場次采采詩經系列講座活動。依次邀請祁立峰及陳茻、楊照、孫維新等學者,分別自個人所學與專長領域,以詩經為主題,與讀者們分享詩經的文學用途、歷史起源以及天文知識。

歌謠總是帶著時代的記憶,詩經作為現存中華文化中最早的歌謠總集,亦詳實紀錄了先民眼中所見社會的樣貌。為瞭解詩經中記述上古先民如何掌握天文的相貌與規律,本系列講座第三場活動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孫維新教授於6月4日(星期日)下午2點在本館文教區B1演講廳講述「詩經裡的星空──談上古先民的天文學和宇宙觀」。

孫維新教授現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憑恃對自然科學所知甚詳的廣博學問,為現場民眾解釋詩經中有關天文星象的記述,如《召南‧小星》說到「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而三五,就是參昴,亦即「參宿」指獵戶座,「昴宿」指金牛座,參與昴星座出現在東方的季節正是秋季。《豳風‧七月》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流火」就是天蠍座,當天蠍座往西移,就該開始縫製冬衣了。當時天文學與農業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天上星辰的運行標誌著季節的流動,而節氣曆法正是農民耕種、百姓生活的依據,將當時的社會風貌與風俗習慣都說明清楚。孫維新教授還提到夏季大三角(牛郎、織女、天王星),從天文學的角度解釋牛郎、織女與天王星,這些星體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因為牛郎織女是夏季星座,而天狼星是冬季星座。現場民眾隨著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述,彷彿回到數千年前的上古時代與先民們一起凝視著遍布星辰的夜空。最後,孫維新教授說到其實研究物理與學習天文,能夠給大家帶來新的啟發,創造一個新的天文觀跟宇宙觀,與在場民眾共勉之。

  • 圖1:孫維新老師為在場聽眾解說「詩經裡的星空」
    圖1:孫維新老師為在場聽眾解說「詩經裡的星空」
  • 圖2:座無虛席的會場
    圖2:座無虛席的會場
  • 圖3:在場民眾專心聆聽孫維新老師的演說
    圖3:在場民眾專心聆聽孫維新老師的演說
  • 圖4:孫維新老師讓與會聽眾聽聽水杯裝水後所發出的奇妙聲音
    圖4:孫維新老師讓與會聽眾聽聽水杯裝水後所發出的奇妙聲音
  • 圖5:孫維新老師邀請曾館長示範聲音的共鳴現象
    圖5:孫維新老師邀請曾館長示範聲音的共鳴現象
  • 圖6:曾館長(左1)、孫維新老師(左2)、黃月麗司長(右2)、陳怡蓁執行長(右1)合影留念
    圖6:曾館長(左1)、孫維新老師(左2)、黃月麗司長(右2)、陳怡蓁執行長(右1)合影留念
最後更新時間: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