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以情為本,帶給人感性的連結,展示共同的心靈感受。國家圖書館春天讀詩節舉辦「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活動,3月25日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胡曉真教授主講「弄筆最宜春寂寂——清代女性彈詞中的生命、情感與想像」,帶領聽眾探索女性彈詞的形式與敘事特色,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文本,體會女作家如何選擇寄壯志於書寫,表現自我的生活經歷、生命情志、日常生活,以及極端情感。胡曉真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明清敘事文學、清末民初文學與女性文學,其學術專著為研究明清文化與女性文學的重要參考著作。研究成果曾獲中央研究院青年學者研究著作獎、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研院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專書獎。胡教授講談之間文采洋溢,幽默生動,魅力十足,即使春寒料峭,細雨連綿,仍吸引滿堂聽眾。
胡曉真教授於演講中指出彈詞是明清時期江南太湖流域流行的講唱藝術,用三絃與琵琶伴奏,有說有唱,韻散相間,組合成各種傳奇故事,而唱詞部分基本上是七字體的韻文。有些女性在欣賞演出之餘,興起了以彈詞形式進行創作的熱情,於是形成了女性彈詞小說的傳統,風格細膩纏綿。彈詞小說在清代的南方,是與白話章回小說分庭抗禮的敘事文學形式;女性彈詞小說,是今日所能得見最早的中國女性創作的小說。
中國傳統本來就特別重視歷史敘事,連虛構的小說也常常以是否「崇實」為標準來論斷,女性彈詞小說的軌跡——以扮裝為中心,這些女性作品馳騁光怪陸離的想像,玩弄陰陽性別的符碼,透視日常生活的現象,重新詮釋男性掌握的歷史,並且苦思糾纏人生的終極追求。以《玉釧緣》、《再生緣》、《再造天》、《筆生花》這四部確為女性創作的彈詞小說為例,《玉釧緣》一書透露出對虛構與現實的一種頗為有趣的看法,《玉釧緣》正是接續《小金錢》的故事而來,作者承繼了《小金錢》中的幾個重要人物,暗示當時的彈詞小說其實與現代的暢銷羅曼小說頗有相似之處,只要有一個故事受到歡迎,就會出現一部又一部的續集。《玉釧緣》續書的工作,最後是由陳端生的《再生緣》來完成。
《再生緣》的本事即眾所周知的孟麗君故事,此書的寫作緣起,源於陳端生對原作《玉釧緣》的閱讀與反應;梁德繩補成《再生緣》最後三卷,讓孟麗君回到制度內做個好女人,出於讀者樂於見到完美結局的心理。《再造天》是《再生緣》的續集,女主角是孟麗君的女兒皇甫飛龍,侯芝對於內容與形式的設計都有意與原作抗衡。邱心如的《筆生花》跟《再生緣》沒有直接關係,雖也是講述女扮男裝的女英雄故事,但是意在與《再生緣》作一場溫和的辯論。
另李桂玉的《榴花夢》,敘述情場如戰場與情欲表現;孫德英《金魚緣》與扮裝實驗,假鳳虛凰讓人印象深刻。綜觀女性彈詞小說的特色,在於強烈感情的表達,日常生活與女性經驗刻劃,自傳性與創作的自覺以及傳達家國意識與歷史關懷。這些舊時代的女作家離我們並不如想像那般遙遠。她們與現代女作家面對類似的現實與心靈問題,她們的作品更見證了女性關懷的多樣與多變,而這些議題在在去今不遠,一方面具有歷史的深度,一方面吸引當代的觀點。有人提出彈詞小說關於同性戀的表達,以及文字字體反襯的表現手法,胡教授回應同性戀文學的呈現是從以前到現在就存在的現象。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4月15日由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教授主講「楊牧詩中的季節」,4月29日由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廖咸浩教授主講「春天與冬天的糾纏──西洋史詩中的愛與死」,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每場講座,共渡一個詩情畫意的春天。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