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本館辦理「杜潘芳格女士手稿捐贈儀式」
  • 2017-02-24
本館辦理「杜潘芳格女士手稿捐贈儀式」

     本館於2月24日(週五)下午2時於188會議室辦理前輩作家杜潘芳格之手稿捐贈儀式,由家屬代表杜興政先生進行捐贈。國圖獲贈之杜潘芳格手稿計有340餘件,以日文、漢文、客語書寫之詩作、散文、日記均不在少數,相當全面。
     杜潘女士長公子杜興政表示, 渠父生前即諄諄告誡, 身為長子, 一定要孝順母親, 好好照料陪伴母親. 今天很開心在國圖看見母親的朋友、母親的文集、母親的手稿, 就好像見到母親一樣. 這特別謝謝國家圖書館的工作, 也謝謝曾館長的心意.
     曾淑賢館長表示,杜潘芳格在臺灣文學界是屬於所謂「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作家, 日治時期以日文寫作, 光復以後又重新學習以漢文書寫, 經歷了語言轉折的辛苦, 但到後來取得很高的文學成就。曾館長也表示, 杜潘女士能同時以日文、漢文和客家話寫作, 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很特殊的表現, 在漢文中不時可以看到日文語法和文字的安排, 以及不同語言間的交互影響, 這原本或是杜潘老師對漢文寫作的學習歷程, 但後來卻也成為她的寫作風格了.
     曾館長並指出, 杜潘女士從小就受很好的教育, 她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女中畢業, 不過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 使她經常思考女性的角色和社會地位, 這使她與社會產生了疏離, 於是文學和詩就成了她的世外桃源了. 只有在這個小小園地裏, 她才能坦白她的親情、愛情、她生活中的艱苦、她的信仰和一點點對社會的觀察.
     杜潘芳格自幼就對文學藝術極有天分, 在新竹女中時期即經常以日文習作。 直到1960年才以漢文寫詩, 1965年加入「笠詩社」, 為該詩社第一代作家。第一本詩集《慶壽》在1977年出版, 以自己丈夫杜慶壽之名作為書名, 來慶賀自己父親的生日, 這是一個文字上美麗的巧合。80年代以後積極從事客語詩的創作, 90年代以後曾任《臺灣文藝》雜誌社長, 「女鯨詩社」社長, 作品大量產出並陸續出版《朝晴》(1990)、《遠千湖》(1990)、《青鳳蘭波》(1993)、《芙蓉花的季節》(1997)等詩集. 《遠千湖》並在1992年獲頒第一屆「陳秀喜詩獎」. 杜潘芳格也在2007年獲頒行政院客委會「傑出貢獻獎」和「臺灣新文學貢獻獎」。
     光臨儀式的來賓有趙天儀、李魁賢、莫渝、黃恆秋、張芳慈、林鷺、羅思容、林廷璋等人, 他們也都分別發表談話, 懷念過去與杜潘女士往來的點點滴滴, 溫馨感人, 前輩詩人羅浪的女公子民謠歌唱家羅思容則以非常優美的語調朗頌杜潘女士的客家詩〈含笑花〉.
     儀式過後, 本館安排來賓參觀特藏書庫, 趙天儀、李魁賢、莫渝諸位在看到自己的手稿受到這樣妥善與細心的保管, 都非常感動, 並且也都表示, 大家應支持這樣的典藏工作. 詩人畫家張芳慈則感性的表示, 看到這些手稿, 就像是見到了許多人, 也看到了許多的故事, 她並建議在場的客家電視臺記者, 可由這裏的手稿為出發點, 去製作一些作家電影或紀錄片.

  • 李魁賢先生
    李魁賢先生
  • 趙天儀先生
    趙天儀先生
  • 黃恆秋先生、林鷺女士(右)
    黃恆秋先生、林鷺女士(右)
  • 杜興政致詞
    杜興政致詞
  • 莫渝先生
    莫渝先生
  • 張芳慈女士
    張芳慈女士
  • 曾館長致詞
    曾館長致詞
  • 杜潘女士長公子杜興政致詞
    杜潘女士長公子杜興政致詞
  • 捐贈手稿
    捐贈手稿
  • 合照. 左起呂姿玲主任、黃恆秋、張芳慈、林鷺、莫渝、李魁賢、趙天儀、杜興政、曾淑賢館長、林廷璋、羅思容、張孝慧
    合照. 左起呂姿玲主任、黃恆秋、張芳慈、林鷺、莫渝、李魁賢、趙天儀、杜興政、曾淑賢館長、林廷璋、羅思容、張孝慧
  • 參觀國寶
    參觀國寶
  • 出示各家手稿
    出示各家手稿
  • 參觀手稿
    參觀手稿
  • 鍾肇政的題字
    鍾肇政的題字
  • 趙天儀看自己的手稿
    趙天儀看自己的手稿
  • 看莫渝捲軸
    看莫渝捲軸
最後更新時間: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