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聽詩說故事-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
  • 2017-02-18
聽詩說故事-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曾說:「讀詩就是用眼睛去聽詩,聽詩就是用耳朵看詩」,每個時代都有動人的故事發生,這些生活起伏與情感轉折,經詩人記錄下來,如同四季的風,催開每季不同的花朵,它是那樣的舊,卻又是這樣的新。國家圖書館舉辦2017春天讀詩節「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首場活動,2月18日下午邀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鄭毓瑜主講「詩故事-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時提到國圖舉辦四季閱讀講座,有一批愛詩的朋友,總會在春天浪漫的季節跟著國圖來讀詩。鄭毓瑜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鄭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文學批評、六朝美學、賦學研究,擅長結合中西人文思潮,為古典文學開拓具有前瞻性與跨領域的視野,其中關於「空間」、「身體」與「抒情傳統」的論述尤為海內外注目。研究成果曾獲得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胡適紀念講座、臺大傑出專書獎。今天依政府規定雖為補班補課的日子,精彩的演講吸引滿堂的聽眾,現場座無虛席!

鄭教授於演講中指出胡適在《白話文學史》講到漢魏民歌,說這是「故事詩的起來」,在統一帝國的貴族文學之外,以自然活潑的白話來表現人生。尤其是保存在樂府的民歌,率真的表現生活中的愛恨情愁,不論離別在途、征戰荒野、孤苦寒門,這些主題反覆不斷的被增補或重寫;而民間歌詞也逐漸為詩人所引用或仿效。這個講題希望透過作品,呈現這幅融合現實與美感、音樂與言詞、表演與書寫的浮世風情,同時分析以「詩」寫「故事」的抒情張力。

「古典」其實是「現代」的新產物,所謂「故事詩」指的是文章體類,「詩故事」係指形成過程(實際演出、模擬與改寫),詩歌的動態發展史。漢武帝以前雖有樂府機構,「採詩」才是大事,是朝廷掌握帝國政治狀態的手段之一。在抒情與敘事方面,描寫人鳥對話的〈戰城南〉、〈豔歌何嘗行〉;人我對話的〈上山採蘼蕪〉,這些詩的特色便在用字樸實,詩意簡約,耐人尋味。表演敘事方面則有秋胡(西京雜記)、陌上桑、秋胡行(傅玄)、孔雀東南飛、有所思、上邪、公無渡河等。以〈陌上桑〉為例,詩中沒有交代羅敷的具體身分,只有使君一人出來對話,羅敷的丈夫從未出場,對話傳神、自然真實,隨著詩中的情節發展帶給人不同的表演想像。〈孔雀東南飛〉敘述家庭悲劇,鄭教授生動的解說搭配戲劇的播放,讓人為詩中主角一掬同情之淚。

詩是創造的,詩人就是創造者,隨著不同時代發展,改寫與創新的詩歌輩出,屬及時為歡(極宴與憂生)以善哉行、西門行、生年不滿百、青青陵上柏、曹植〈箜篌引〉、李白〈將進酒〉、曹丕〈燕歌行〉為代表;描述長夜不寐的詩作由樂府到文人五言詩,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一〉、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李白〈靜夜思〉等,簡潔凝練、作品融入表情,襯托出詩的美感。

全場演講鄭毓瑜教授以厚實的詩學,利用現代影像詮釋世代相傳的詩歌,這些優美的口耳相傳的記憶,經由詩人的彩筆表達感人的故事,音樂雖已不復存,但現代詩人如楊牧〈霜夜作〉仍藉由優美文字傳承表達意像,跨越時代留下恆久記憶。聽眾問及古詩反映的歷史及社會現象與講座深度交流意見,演講結束,全場爆以熱烈掌聲不歇。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2月25日由成功大學陳昌明教授主講:「左執白楊刃,右據宛魯矛─從〈秦女休行〉論漢魏樂府中的女性」,3月4日邀請輔仁大學顏崑陽教授主講「元白以詩歌演唱社會新聞與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元稹、白居易「長慶體」的敘事詩」,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每場講座,共同進入詩之寶山尋幽探勝。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 曾淑賢館長為2017春天讀詩節第1場演講擔任主持
    曾淑賢館長為2017春天讀詩節第1場演講擔任主持
  • 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1
    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1
  • 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2
    鄭毓瑜教授主講「漢代樂府古詩的俗世風情」2
  • 第1場講座吸引滿場讀者
    第1場講座吸引滿場讀者
  • 邀請現場讀者讀詩
    邀請現場讀者讀詩
  • 讀者提問反應熱烈
    讀者提問反應熱烈
  • 鄭教授為讀者簽書1
    鄭教授為讀者簽書1
  • 鄭教授為讀者簽書2
    鄭教授為讀者簽書2
  • 鄭教授於海報上簽名
    鄭教授於海報上簽名
  • 鄭毓瑜教授與讀者合照
    鄭毓瑜教授與讀者合照
最後更新時間: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