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徘徊文字間──國圖與趨勢基金會合辦「向林文月致敬」研談會
  • 2016-11-19
徘徊文字間──國圖與趨勢基金會合辦「向林文月致敬」研談會

臺北11月的冬陽,暖而不烈,彷彿春天已提前來臨,由趨勢教育基金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的「向林文月致敬」系列活動「徘徊文字間──聽他們談林文月」研談會,於105年11月19日(週六)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

國際會議廳舞台布置成書店的樣貌,令人耳目一新。研談會開場,由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和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執行長以在書店巧遇對談的方式,別開生面地帶出她們印象中的林文月老師,包括其著名的散文集《飲膳札記》、《讀中文系的人》之精彩內容,當年美麗溫婉的林文月老師在臺灣大學就讀和任教時吸引眾多同學而有「望月派」之稱,以及她左手拿鍋鏟善烹調,右手執論文、散文、翻譯和畫筆四枝筆的多元非凡藝文成就。

接著進行大師演講,並由協辦單位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李隆獻教授引言,他說林文月教授在臺大中文系執教35年,著有學術專書十幾種,和論文近百篇,專精於六朝文學。曾獲國家文藝獎、日本研究功勞賞,以及臺大傑出校友等榮譽。曾為林文月教授學生的李主任盛讚林老師為臺大最美好的人文風景。

林文月教授的演講題目是「徘徊文字間」,她以優雅從容的語調,娓娓細數多年來從事各種文類創作的因緣和想法。由於任職學術機構,所以她的著作以學術論文最多,她具日文底子,也諳英文,所以常能以較高較廣的視野詮解中國古典文學,並希望「讀中文系的人」多寫些對國家民族有所助益的作品。開始散文創作係緣於36歲時有機會赴日本京都公費研究一年,受林海音先生邀稿,每月將旅日見聞刊載於《純文學》雜誌,其後集結為《京都一年》,自此常將生活感想隨筆為文。林教授也特別以《人物速寫》、《飲膳札記》和《擬古》三書為例,說明其運用的手法,為文的用意,以及創作的動機。我們閱讀林文月老師的作品,常會被她文字淡、情感濃的筆觸所感動,而今親灸大師,全場聽眾更能體會到她自然淡雅的良師、慈母人格風範。

    研談會之後安排三場演講,分別從「古典文學研究」、「翻譯」和「散文寫作」三個面向呈現林文月老師的成就與貢獻。第一場由成功大學中文系陳昌明教授主講「『應物不拘』的境界─林文月先生古典文學研究」,他以「捨己從人」、嚴謹的考證和關鍵的「提問」,以及「應物融通」的新視野,概括林老師的古典文學學術研究與教學。

第二場由臺灣大學日文系朱秋而教授主講「生花妙筆游於藝:謹談林文月先生日本文學翻譯的特色與貢獻」,她認為林老師譯注《源氏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和《伊勢物語》的主要特色為:用心周到的導讀與介紹,別出心裁的和歌漢譯,中日典故的譯解與思辨,精確掌握原作精神與文字風格,視覺美感的重視與呈現。

第三場由臺灣大學中文系何寄澎教授主講「異樣的『人物書寫』─談林文月的《人物速寫》」,他指出人物書寫為林文月老師散文創作最重要的面向,而以其作品《人物速寫》為例,分析其特質為1.是速寫,亦非速寫,2.是散文,亦非散文,3.是寫人,亦是寫己,4.是記敘,亦是抒懷,5.雖記人,實為論文談藝。

最後安排一場綜合座談,由臺灣大學中文系柯慶明教授主持,邀請李京珮助理教授、楊富閔先生、鄭穎副教授等較年輕世代學者與談。他們各自分享研究或閱讀林文月老師作品的個人經驗,柯慶明教授並表示林老師是他60年來崇敬的對象,也是他之所以選擇就讀中文系的三大原因之一。

研談會吸引了眾多的聽眾,坐滿本館國際會議廳。最後在柯慶明老師、林文月老師互道「有你真好」和「有你們真好」中,畫下圓滿而溫馨的句點。

晚上在同一地點放映由目宿媒體製作的「讀中文系的人」紀錄片,影像依循著林文月的散文創作,回顧歷經時代大變動,師承文人大家臺靜農、鄭騫的文學熏陶,翻譯鑄鍊《源氏物語》等,影像一幕幕呈現娓娓道來,充滿色香味兼具的文學感受。

  • 陳怡蓁執行長(左)與曾淑賢館長開場
    陳怡蓁執行長(左)與曾淑賢館長開場
  • 左起:李隆獻教授、林文月教授、陳昌明教授
    左起:李隆獻教授、林文月教授、陳昌明教授
  • 左起:陳怡蓁執行長、曾淑賢館長、林文月教授
    左起:陳怡蓁執行長、曾淑賢館長、林文月教授
  • 李隆獻教授
    李隆獻教授
  • 林文月教授
    林文月教授
  • 陳昌明教授
    陳昌明教授
  • 會場一隅
    會場一隅
最後更新時間: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