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後的圖書館是什麼樣貌?圖書館的實體空間還會存在嗎? 3月26日(六)下午,甫於前年底啟用,有很多創新措施的臺灣十大必去圖書館第一名的高雄市立圖書館聚集來自臺南、高雄、屏東等23所高中、9所大學,近80位青年學子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分組討論,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親自參與並與青年對話,青年朋友們相互競飆創意,激盪出對於未來圖書館的各種想像。
為建構一個融合人文、科技與生活的全方位智慧學習場域,教育部推動106至109年「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計畫」,希望打造屬於 全民的未來智慧圖書館。圖書館的未來形塑需有賴民眾的支持與互動,因此教育部特別指導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聯合擘畫於全國北、中、南各地舉辦「想像‧創造‧翻轉―未來Library」系列活動,邀請兒童、青壯年與青年學生等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共同參與,集思廣益,勾勒對未來圖書館的想像,創造更符合社會需求與智慧的圖書館服務。
「青年學子開講」是本系列的壓軸活動,邀請南臺灣的青年朋友齊聚一堂,包括文山高中、高雄中學、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高苑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等23所高中、9所大學,近80位青年學子以「世界咖啡館」分組討論方式,針對未來圖書館的「館員」、「館藏」、「服務」、「設備」等議題,逐一討論、交流意見,進行創意發想。
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表示,對於所有的事情因為有想像才有動力,有想像才會有目標,今日同學們的所提供的想法在未來一定都會成為圖書館繼續邁進的重要方向與動力。20年前不會想到現在有這麼多方便的服務,不到20年這世界就在翻轉。今天同學們所種下的夢想種子,亦會成為在座每位同學繼續向前的動力,這是舉辦這活動最重要的意義。任何的圖書館都希望能提供現在及未來民眾更好的服務,各位所提供的所有意見都是圖書館在提供服務上最好的指引。另外,吳部長非常關注青年朋友們的想法,親自參與「世界咖啡館」小組討論與報告分享,並接受各組青年朋友提問與對談。
同學們活力無窮、創意無限,報告前各桌以隊呼凝聚向心力,接著分享他們對未來圖書館的發想。如:第二桌和第三桌的同學以戲劇方式呈現對未來圖書館館藏及服務的想望。部長與青年學子對談時,同學們針對圖書館的所提的問題,如今天會場大家的意見會透過何種管道來執行、高雄餐旅大學吳同學希望未來圖書館能多設立電子書智慧型行動載具等,吳部長也一一回應。部長反問同學認為未來實體圖書館是否會消失?同學皆認為圖書館是精神指標,不應該消失。部長認為在未來不論是機器人取代人力或是任何科技取代現有的服務,但是知識的傳承還是需要透過實體圖書館來運行,並期許與大家一同打造知識零距離、服務零時差的智慧服務。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國立臺灣圖書館楊玉惠館長、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呂春嬌館長與高雄市立圖書館潘政儀館長都在現場聆聽同學們的分享,經過評選,前瞻創意獎給第二桌「館藏」組,創造想像獎第三桌「服務」組,翻轉未來獎第六桌「館藏」組,其他各組也表現不凡,獲得大夢想家獎。
在這次活動現場,國家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特別在高市圖入口大廳設置攤位,設計許多活動,國家圖書館讓圖書館中的民眾填寫未來圖書館夢想明信片、試用i找書APP、拓印版畫、文學作家簽名杯連連看、辨識十大熱門期刊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設計電子書服務平台iLibReader閱讀App、圓夢繪本資料庫、解密圖DNA等活動,國立臺灣圖書館設計「國立臺灣圖書館就是你的行動圖書館」介紹國立臺灣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如同吳部長對大家的勉勵,持續閱讀,持續追逐夢想,未來圖書館由我們共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