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新書發表會
  • 2015-12-22
《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新書發表會

《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
今年適逢中華民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本館與時報文化公司特於104年12月22日 (二) 下午 14:30-16:00 假本館簡報室合辦加拿大戴安娜‧拉里(Diana Lary)教授的《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中文版新書發表會,Lary教授親自來臺主持,另邀白先勇教授、國史館呂芳上館長以及輔仁大學林桶法教授與談,吸引滿座的聽眾。

Lary 教授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為中國現代史的專家。早年專研廣西,以《中國政壇上的桂系》一書(1975)聞名於學界。後又陸續推出《中國的共和》(2007);《戰爭中的中國:中國各個區域》(2007);《中國的移民:四千年來人民、貨物和觀念的移動》(2012),以及今年(2015)剛出爐的《中國的內戰:一部社會史》多部著作問世,獲得學界高度的推崇。
Lary 表示,中國的八年抗戰,對中國人民和社會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浩劫,生命財產的損失無法估計,百姓所遭受的痛苦,更難以筆墨行容。白先勇老師表示,八年抗戰,中國有「兩至三千萬人喪生,比整個臺灣的人口還多,國軍官兵的死亡達三百多萬人,中國社會架構全面崩潰」。因為抗戰造成人民遷徙的難民潮,其規模之大,也是史無前例,不願茍活於鐵蹄之下,隨著政府流亡後方的民眾,高達九千五百多萬人。
白先勇指出,Lary教授書中呈現因為抗戰而引發的社會變遷,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從許多一手報導、回憶、文藝作品、電影、歌曲、小說詩歌,如費孝通、蔣夢麟的著作,老舍的小說《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以及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挖掘大量的素材,呈現出一幅中國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時代悲劇。

座談嘉賓林桶法教授、白先勇教授、國史館呂芳上館長

 

座談嘉賓: 輔仁大學林桶法教授、白先勇教授、(左一、左二) 國史館呂芳上館長(右一)

 

本書翻譯者廖彥博先生致詞

本書翻譯者廖彥博先生致詞

最後更新時間: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