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的吟誦:魏子雲教授遺稿捐贈國家圖書館儀式
在這個時代裡,熱愛文學、歷史、戲劇的同道,對於臺灣文壇跨界創作傳奇典範魏子雲教授,當不陌生。國家圖書館於民國92年獲魏教授捐贈其個人收藏百餘部古籍與近代文獻,經整理後開放供學術研究,吸引不少海內外學人蒞館閱覽珍籍,嘉惠學界。近年來國圖除持續古籍文獻數位化與國際合作,在深耕臺灣文獻方面,更積極於名人手稿的典藏。今(100)年12月27日,適值先生過世六周年紀念,為提供學界更多臺灣文藝研究史料,透過李壽菊教授居間聯繫,長嗣魏至昌先生與家族親友全力支持,決定將先生相關遺稿全數捐贈本館典藏。
魏子雲教授,民國7年出生於大陸安徽宿縣,小名清漢。94年12月27日病逝於臺北,享壽88歲。先生一生身兼享教授、文藝作家、劇評家等身分,著作等身,重要著述包括《金瓶梅》研究、八大山人探研、評論、戲曲劇本及小說創作等共有七十餘種,近1,000萬字。其以生命創作,用力之勤,著作之豐,不僅帶動學術界對金瓶梅的研究風潮,其研究成果亦傲世國際。先生讀書、藏書、寫字、聽戲、創作一輩子,見證整個臺灣文壇的發展,是一位全方位的文人,如此博雅的文人學養,足堪為近代的碩學鴻儒典範。
先生在文壇交遊至廣,桃李天下,享譽國際,且研究首重文獻史料的考證,平日即有保留日記、照片、手稿與信箋的習慣,其內容多為學術論衡,為研究戰後臺灣文壇和戲劇界人際網絡之第一手文獻。其書法手稿,亦以獨特風格體現藝術之美。為使先生藝文研究吟誦傳世,其子女將捐贈國家圖書館典藏,計有學術書信約兩千多封;親筆手稿約193件,書法墨寶約66件,照片約218張,詩經吟誦1卷,教學錄音檔4件,實為近年臺灣戲曲研究文獻史料捐贈最為重要之貢獻。
此項贈書儀式於本(100)年12月27日下午二時假國家圖書館188會議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