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為春天朗誦-彭鏡禧教授引領賞析英美詩歌
  • 2012-04-14
為春天朗誦-彭鏡禧教授引領賞析英美詩歌

春天代表黎明及誕生,詩人所描述春天的詩歌多屬傳奇及熱情奔放。由於春天緊接著蕭條的冬天而來,總不免予人為春天歡欣歌詠的期待。國家圖書館舉辦「『詠』春‧閱讀詩之美」系列演講活動,414下午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榮譽教授彭鏡禧,前來本館國際會議廳與讀者一同欣賞「春之聲-英美詩歌賞析」。彭鏡禧是研究西洋詩的著名學者,譯著多本西洋詩歌,從其譯著中可發現,在語際轉換的同時,同樣承襲英詩本身的韻腳節奏,而將其原著中的精神盡可能完全地傳達於中文翻譯語彙。他投注大量心力在西洋詩翻譯及研究上,認為詩是一場「知」與「感」的過程,可以航向廣闊外在,也駛進深幽的內心世界,同時希望藉由這些譯著帶領國人領略西洋詩歌之美,為國人開一扇窗,體驗西洋詩內裡的洗鍊哲思,並從中獲得閱讀的喜樂。

 

英詩該怎麼朗誦?讓我們一起先從語言與形式的關係,看英美詩歌的寫作特色;再誦讀一些名家之作,看看春天如何感動這些詩人,透過他們(包括黑色)的彩筆,發出各種聲音,或歡愉、或興奮、或哀傷、或沉思……。

 

彭鏡禧指出,詩是一扇窗,詩人是最擅長使用語言的人,通過這扇窗你可以享受讀詩的愉悅,也可以增進語言能力。英詩有許多特殊的地方,例如「一行詩」,也許只有3個字,卻可以解讀出詩的主題,創造出詩的意境。讀英詩「輕重音節」非常重要,必須掌握押韻、節奏、格律、停頓與輕重音,把重音放對了,詩的節奏、韻律就出來了,讀起來就像唱一首歌,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全場演講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彭鏡禧帶領現場近兩百名讀者一邊朗誦一邊賞析12首與春天有關的英詩。首先他朗誦Dorothy Alves Holmes的作品A salute to spring〉,說明押韻與輕重音的表達方式。復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From you have I been absent in the spring〉說明這首詩中的7個用韻。他同時指出逗點、分號、介係詞或字詞的倒裝等方式,都有控制變化英詩的功用,讀者了解之後就很容易賞析英詩!朗讀英詩除「聲」,也就是押韻、節奏、格律(輕重音節)之外;其次要注意情,也就是題旨、修辭(重複與譬喻)。掌握這些重點,就可以開始朗誦與學習欣賞英詩。

 

    桃李滿天下的彭鏡禧,以一顆年輕的心跟臺下讀者互動,氣氛熱絡,他鼓勵大家朗誦英詩,並以他譯註《威尼斯商人》作品,由臺灣豫劇團演出《約/束》光碟作為獎品。讀者躍躍欲試,最後由5位讀者勇敢的站到臺前,別出心裁以自己的方式摘選英詩朗誦,他們表示是生平第一次當眾朗讀英詩,全場氣氛hight到最高點。在提問當中,有人表示英文不好,不太接觸英詩,請老師推薦英詩讀本,彭鏡禧特別鼓勵大家多到國圖聽演講,全場醮滿了幸福歡樂恬適的心境。但是「黃金事物難久留Nothing Gold Can Stay演講結束後,還有不少讀者、景美女中同學圍在老師身旁請教相關問題。

 

國家圖書館特別邀請大家,421親臨讀詩的九十九種方法-多媒體的詩歌展演。這是一場融合文字、影像、音樂與舞蹈的詩歌宴饗,以多媒體形式呈現,透過劇場型態的展演,引領觀眾突破文字想像的邊境,體驗詩的無限可能。「詠春.閱讀詩之美系列」428邀請張默、蕭蕭、楊佳嫻、唐捐「詩人對話:跨越時空—古典vs.新詩之創作與欣賞」,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每場講座,共渡一個詩情畫意的春天。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詠春 1010414

彭鏡禧教授主講:春之聲—英美詩歌賞析

詠春 1010414

彭教授贈送豫莎劇「約/束」簽名DVD

詠春 1010414

彭教授  (前排中) 與主持人、青年學子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