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12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 2012-05-15
2012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2012年5月6日的法國總統大選,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戰勝薩柯吉當選法國新總統。這次總統大選的勝敗關鍵是失業問題與歐元區經濟危機,不但牽動法國政經政策的發展主軸,同時對歐洲聯盟的未來發展也產生影響。5月11日舉辦的2012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即定調在「法國總統大選與歐盟政經走向」。
主持人張台麟教授,先就法國兩輪選舉結果及分析其成敗因素為引言,進而探討選舉結果對歐盟政經走勢之影響。認為就短期而言,歐蘭德反對里斯本財政改革條約中的「緊縮原則」以及「嚴控財政赤字、減少公共支出」的策略,並主張重新開啟談判,勢必影響里斯本修約的內容和實施進程;但就中、長程而言,歐盟政經發展已經歷了60年的風風雨雨,相信這些大國的政治領袖應有足夠的經驗與智慧來面對、解決。
郝培芝教授則進一步分析薩柯吉敗選原因,最主要是在高失業以及歐債政策所導致的高民怨。而歐蘭德的勝利,則是其主張歐洲財政協定重新談判,新增刺激經濟成長策略,讓成長與撙節並行,因此獲得法國選民的青睞與支持。然而此次總統大選,左派歐蘭德和右派薩柯吉的選票非常接近,緊接而來的六月初國會大選,是否使得法國有可能出現右派聯盟略勝一點的國會生態,或是形成左派總統搭配右派國會的可能性,這兩個重要選舉結果與過程的後續發展,對臺灣有著間接的啟示與政治影響。
吳志中教授談及選上之後的歐蘭德所面臨的難題,不僅是要處理對歐盟極為重要的法德夥伴關係,同時要面對希臘、西班牙等歐洲各國反歐盟極端政黨勢力的紛紛崛起。這位沒有顯赫政治經歷的總統,執政後如何有智慧地處理法國現在國內外情勢,將是一項極大挑戰。
蘇宏達教授針對法國大選後的歐債危機新情勢,分析歐蘭德競選時對歐盟現行方案的質疑,是不太可能扭轉歐盟現行的解決方案。因為法、德合作向來是歐洲統合的火車頭,歷來兩國領袖也都能超越政黨屬性,共同致力解決歐洲危機。而如何找回經濟的成長動力,才是當前歐盟各國領袖的真正挑戰。歐蘭德所謂的重新協商,應該是要求將成長發展植入財政聯盟條約目標之中;因為一個沒有進行結構性調整的法國經濟,去要求調整歐洲中央銀行的角色,以支持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獲得德國的支持。因此,歐蘭德若要提振法國經濟,就必須嚴肅面對法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參考施洛得的改革,然後才能獲得德國的支持,共同研擬調整歐洲中央銀行角色,徹底解決歐債危機。
相較於蘇教授的樂觀,陳淳文教授採取比較保留態度。希臘與西班牙支持撙節政策的政黨紛紛敗選,法國選民剛以選票讓反對撙節政策的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上台,一股反對歐盟現行要求各國緊縮預算、快步縮減財政赤字的政治勢力正在擡頭中,主張用政府的舉債來刺激國內的需求,以達到經濟成長、增加政府稅收,最後達到降低預算赤字的目標,因此嚴守財政紀律的德國政府勢必面對挑戰。這兩派力量在歐盟政治舞台上的較勁還有一段路要走,歐債危機很難絕對樂觀預測現行的撙節政策將獲得各國的妥協與支持。
雖然歐蘭德因為強調公平正義而贏得選舉勝利,顯示出公平正義已經不是單一國家重視的議題,已有全球化趨勢。不過從「法國總統大選與歐盟政經走向」的論壇主題,讓我們省思任何想要執政的政黨,恐怕都不能忽略該議題的重要性。
2012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照片左起:吳志中教授、陳淳文教授、張台麟教授、蘇宏達教授、郝培芝教授
最後更新時間: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