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溪聲便是廣長舌:東坡詩的佛教智慧,蕭麗華教授主講
  • 2012-10-06
溪聲便是廣長舌:東坡詩的佛教智慧,蕭麗華教授主講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蘇東坡〈贈東林常總長老〉:


人生最大的苦難是生老病死,最大的恐怖是生存的威脅、愛別離、求不得、失去擁有的人、事、物之苦,這一切蘇東坡都經歷過了。
他二十二歲喪母、三十歲喪妻、三十一歲喪父、三十六歲外放杭州、四十歲移密州、四十二歲轉任徐州、四十四歲三月改派湖州、七月遭烏臺詩案入獄……,中年以後喪子、失女、元配繼室相繼而亡;從黃州到杭州、惠州、儋州,輾轉流貶;因個性耿介,好以語言文章評議時政,遭群小交攻讒谤;他這一生真是比一般人嚐受的苦還多得多。產生東坡佛教智慧最大的動能是苦難,青壯喪失親人使他體驗死亡之下生命的真相;烏臺詩案使他領受人生真正的孤獨和寂寞;罪臣流謫使他流離失所,坎坷一生。這些大考驗越發洗練東坡的身心,淬煉出東坡式的人生智慧。
東坡二十歲隨父親遊成都,結識名僧惟度、惟簡,從此與僧流往來不輟,有名的詩僧參寥子、佛印和尚都是他的摯友,佛教思想成了東坡一輩子不曾或缺的精神營養。四川眉山的佛教環境、父母好佛習禪的佛學修養、流貶的人生經驗與結交僧流往來之頻繁等等,注定了東坡一生與佛教的不解之緣,也成就東坡的佛教智慧。
1006-1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儒道釋三教合一思想影響下的東坡先生,本館特於10月6日「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系列活動專題講座第七場,邀請蕭麗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講「溪聲便是廣長舌:東坡詩的佛教智慧」
蕭老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除1986年完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1992年完成臺灣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外,尚有《古今詩史第一人 --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等專著,散篇論文五十餘篇。
蕭老師在本講次從東坡的人生談起,兼述東坡與佛學的因緣、蘇詩中展現的華嚴世界,加上東坡對於《般若經》有關空、電、夢幻、露、水月、化、虛空、影、泡…等佛教詞話譬喻的轉化。蕭老師不僅透過東坡作品闡釋東坡獨特的佛教智慧與人生經歷,同時也試著說明近代學者以單一文本企圖勾勒蘇東坡佛教思想的侷限性。他認為東坡先生思維極為複雜,難以就其部分詞句認定屬於儒道釋任何一家,或是他對佛教認識的程度,而這也是東坡思想最為迷人之處。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系列活動專題講座10月13日將由趙中偉教授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講「東坡眼中的「《易》中天」─解析《東坡易傳》的思想體系」歡迎各界參加。

最後更新時間: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