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書」的知識與價值宴饗:2014臺北國際書展圖書館論壇
  • 2014-02-07
「書」的知識與價值宴饗:2014臺北國際書展圖書館論壇
面對全球書寫數位化的挑戰以及新電子閱讀工具興起,書正進行技術革命,書的永恆性受到質疑。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有感於圖書館員對書籍版本、目錄學、印刷史、裝幀的認識日益陌生,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較少的途徑可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國家圖書館特別規劃以「從舊到新:『書』的知識與價值」,作為第廿二屆臺北國際書展圖書館論壇的主軸。於2014年2月7日上午9:00,假臺北世貿展覽中心1館2樓第5會議室舉行,參加者以公共圖書館館員最多,並有遠從海峽兩岸等國際友人、出版界人士以及多位民間藏書家等220多位熱烈參與。

  這場「書」的知識與價值宴饗,分成「從舊到新:書之美」與「書的知識:舊籍與二手書」二個子議題。第一個議題由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盧錦堂教授主持,分別邀請中國大陸當代藏書家韋力主講古籍之美與值得典藏的「書」、作家李志銘以「書封」為基底,暢談臺灣書籍的裝幀美學,以及數位出版部資深經理人祝本堯針對數位與電子書之「美」和與會民眾共同分享電子書完美製作的故事。

  「書的知識:舊籍與二手書」,由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應鳳凰教授主持,邀請臺灣著名藏書人袁芳榮從古籍在臺灣的定義談起、作家辜振豐介紹臺灣有名的舊香居、胡思、永樂座和青康藏等幾家知名舊書店;出版策劃人吳興文,就個人經驗從舊書與二手書當中,漫談舊書收藏的經過,如膾炙人口四、五年級生必讀的瓊瑤小說《窗外》、禹其民《籃球情人夢》之初版本,名模林志玲《爸爸的照相機》全家簽名本等,在二手書店如何淘寶的精采故事,勾勒在網絡時代的浪潮裡,找到自己的生活樂趣。這些正符合本屆臺北國際書展以「美好生活」為主題,具體展現收書、藏書和閱讀所創造的美麗生活風景。

  現場聽眾把握時間踴閱發問,有博士生詢問個人對於紀念冊有蒐集興趣,請教專家是否有蒐藏政策,其所獲得出版策畫人吳興文老師的答案是個人興趣就是蒐藏政策。社區型教育機構老師問閱讀人口日益減少(少子化、年輕人不愛閱讀),出版業該如何應對?另電子書平臺介面多元,不知在國外的電子書市場是否有出現讀者使用上的問題?數位出版部祝本堯經理回答:年輕人喜好使用數位載體,故紙本閱讀比例雖降低,但從其他載體所獲得的知識量並不會少,現在的人應學習善用及處理知識,而不需憂慮閱讀來源的減少。電子書的規格多統一有EPUB格式,此格式在99%的硬體上都可以閱讀,並不會產生平臺收書的困擾。

  高市圖陳秘書提及新館於11月開館,目標是將圖書館博物館化,請問各位專家的看法。大陸藏書家韋力提及大陸圖書館歸文化部,博物館系統歸文物部,大陸每個公共圖書館皆收書,有十大收古籍的公館,其餘各館爭取經費收古書,以提升館格。國家圖書館曾館長認為圖書館博物館化是一個大的概念,國圖擬將目前館舍日後設為古籍文獻部,所蒐藏的明信片、書畫、手稿,是構築成博物館化的基礎。建議高市圖也可以從蒐集藏品開始著手。

  有聽眾據聞大陸藏書家韋力自行研究如何造紙而以之修復所收古籍。請教這些紙目前的作用,以及日後的蒐藏計畫。韋力答覆自行造紙是因一些機緣而成,研究紙可以判斷版本、斷代,如武英殿刊刻書時皇帝會特別指定用紙。古書多以紙本構成,紙是書的基點,墨是附著物。然古紙知識匱乏,需回到原點,研究其製程來還原古書的人文風景(用紙的擇定有深刻的自主性及意志性),再者恢復古紙可以避免化學紙對古籍的傷害。

  國家盡全力保存國家寶藏,責無旁貸。書顯示書價及文化價值的高貴。曾有古人以妾換取經典,顯示古代愛書人愛書猶勝美人。愛書人嗜書愛書保持著書香門弟的雅風,其豐富的文化底蘊,為可貴的文化傳統。這些書籍的作者或名赫一時,擁有不凡的人生經歷,但隨著時代洪流滾滾而去,今多已湮沒不聞,為後人所淡忘甚或不識,但藉由蒐集這些珍貴書籍,緣書及人,將前人的豐華重現於現代人眼前,書籍的療癒勝於坊間的精神科診所,心情鬱悶時和文友談書,就能轉化心情,重啟能量。期待圖書館從業人員藉由本次論壇多認識書之美,充實「書」的相關知識。

活動實況  http://dava.ncl.edu.tw/MetadataInfo.aspx?funtype=0&id=634207

 

曾淑賢館長介紹各議題主講人

曾淑賢館長介紹各議題主講人

參加圖書館論壇聽眾盛況

參加圖書館論壇聽眾盛況

聽眾熱烈提問

聽眾熱烈提問


 

最後更新時間: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