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國圖與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及該校漢學研究所分別簽署「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共啟中文古籍合作新頁
  • 2014-11-03
國圖與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及該校漢學研究所分別簽署「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共啟中文古籍合作新頁

103年11月3日上午,慕尼黑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Munich Library)館長Dr. Klaus-Rainer Brintzinger及漢學研究所甯馭教授( Dr. Marc Nürnberger)分別簽署「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並由該館古籍部主任Dr. Sven Kuttner遞交本館曾淑賢館長,開啟兩館中文古籍合作,並展現出本館推動臺灣國際文化交流具體成果。我國駐德國代表處陳華玉大使、教育組翁勤瑛組長及慕尼黑辦事處張維達處長也出席觀禮。

慕尼黑大學成立於1472年,以巴伐利亞國王路易九世為名,為德國第二大大學。該校在2007年菁英大學排名中名列第一,2008年度繼續被評鑑為優秀大學,僅名列慕尼黑工業大學之後,但仍為排名第一的人文科學大學。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573年:校本部的中心圖書館和分屬各研究所和各學院的分館共215個。中心圖書館的藏書為基礎書籍、日常書籍和一定程度的專業書籍,約140萬餘種,合計各研究所的藏書,共440萬餘冊,藏書量每年遞增約50,000冊。

該校成立有漢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inology),致力於海南、中國、東南亞及其相關海權問題研究。近年來亦有多位學人獲本館漢學研究中心奬助來臺短期研究。該所圖書館中文館藏因此也頗豐富,其中珍藏的善本古籍即有200餘種,多為傳教士早年攜返,內容包括:古典小說、哲學歷史論著、戶籍族譜、詩文總集及有關海南的宋代文獻資料等,於漢學研究相關領域極有助益。例如:南懷仁繪製《新製儀象圖》(1674出版)、附彩色插圖的《康熙八年四月初一日癸亥朔日食圖》(1669出版)等。相關書目記錄經整理將陸續提供本館,未來讀者可透過本館「中文古籍聯合目錄」查詢利用。

在該校圖書館珍本古籍部主任Dr. Kuttner及漢學研究所甯馭(Marc Nürnberger)教授的陪同下,曾館長一行參訪了該校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所圖書室的設施與服務,並一覽手稿善本特藏及中文古籍典藏。本館此次與該校簽署合作備忘錄外,曾館長並致贈《希古右文:搶救國家珍貴古籍特選八十種圖錄》等出版品予該校圖書館珍藏;另贈送本館國寶級元至正元年(1341)中興路資福寺刊朱墨印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複刻書予漢學研究所圖書室典藏。

 

1031103LMU1慕尼黑門口

慕尼黑大學LMU外牆

1031103LMU2館簽約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與慕尼黑大學圖書館締結合作,在陳華玉大使(右二)、慕尼黑辦事處張維達處長(右一)的見證下,由該館古籍部主任Dr. Sven Kuttner(左一)代為遞交該館館長Dr. Klaus-Rainer Brintzinger親筆簽署的「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予曾淑賢館長,本館並致贈《希古右文:搶救國家珍貴古籍特選八十種圖錄》等出版品予該校圖書館珍藏。

1031103LMU3所簽約

曾館長與慕尼黑大學漢學所教授暨圖書室負責人Marc Nürnberger簽署「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本館並贈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複刻書等出版品予該所。

1031103LMU4合影

Sven Kuttner主任、Marc Nürnberger教授、曾館長、陳華玉大使、張維達處長及翁勤瑛組長合影

 

1031103LMU5館導覽1

圖書館古籍部主任Dr. Sven Kuttner帶領大家參觀圖書館設施

1031103LMU6館導覽2

閱覽室的設計完全展現德國人講求樸實無華、整齊清潔的一面,每個桌子上也很貼心地放置檯燈。

 

1031103LMU7館導覽

參觀圖書館的寶庫~古籍圖書

1031103LMU8鎮館

Sven Kuttner主任展示館內手稿善本特藏及中文古籍典藏,最右邊就是南懷仁神父繪製的《新製儀象圖》。

1031103LMU9所門口

接著來到慕尼黑大學漢學研究所門口

1031103LMU10春聯

一行人在慕尼黑大學漢學研究所春聯前合影

1031103LMU11所導覽1

漢學研究所Marc Nürnberger教授介紹所內圖書室的設施與服務

1031103LMU12所

圖書室內珍藏許多手稿善本及中文古籍

最後更新時間: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