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韓良露談人生傷逝之味道-《良露家之味》新書發表暨專題講座
  • 2014-11-16
韓良露談人生傷逝之味道-《良露家之味》新書發表暨專題講座

名作家韓良露,今(11月16日)日下午,出席由大塊文化與本館所共同舉辦「《良露家之味》新書講座:傷逝之味──食物裡的愛與思念」活動,這是韓良露首次公開揭露其家族傳奇的情感記憶,不僅是韓良露的半生緣,也是一本充滿愛與思念的人生之書。
「傷逝之味」談的是用食物、家鄉之回憶錄生命中的二位灶神──父親以及阿嬤。來自江蘇的韓爸爸不但愛吃也擅廚藝,父親的味道是江北煮得爛糊糊的煨麵,和好多大蒜燜的紅燒黃魚等濃郁滋味。阿嬤雖然是日本時代的人,卻是個讀漢學、擅烹調、懂味道的女人,因為老家在臺南,小吃、臺菜和日式料理,成了拴住阿公胃的秘密武器。這兩位灶神來自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各出奇招、輪番較勁,良露家時常上演著澎拜家筵,成了韓良露客居海外時魂縈夢牽的家鄉味。
韓良露在父親及阿嬤離世之後,她體會相較於「賭物思人」,食物反而更能勾起她的情緒回憶,食物雖然進入了五臟廟,但味道就成為一種鄉愁,已經深刻在她的舌尖上及回憶裡,而這些回憶也調和了人生的美好與苦澀。她於演講中提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良露家之味」,「人間筵席」每天上菜,食材就是各種因緣巧合組成的事情,火候就是時間,烹調手法就是記憶,混合出濃濃的家之味。
在初冬溫暖的周末下午,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湧進超過百位以上喜歡韓良露的讀者,一起享受良露家食物裡的「愛」與「思念」。人生就如七味粉,童年嚐味,青少年自己尋味,成年時期進入品味。有讀者問及食安問題,韓良露回答食味中最難的是香味表達,尤其是真味和善味。「傷逝之味」從尋味到回味;談的是食物也是親情。現場讀者從韓良露的演講裡,彷彿也一起走進了她的「食」光隧道,也藉此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各種人生況味,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美食地圖與家族之味。
為了讓更多的讀者有機會聆聽韓老師精彩演講,本館將透過數位影音服務系統(http://dava.ncl.edu.tw)播放演講內容,提供讀者選閱。
這場講座活動也是本館規劃辦理103年臺灣閱讀節系列活動之一。本館吳英美副館長致詞時表示:本年度的臺灣閱讀節活動即將於12月7日(星期日)上午9:30起,在本館文教區和周邊廣場熱烈舉辦,歡迎大家一起來體會閱讀的快樂,參觀「露天書牆」走入充滿書香氛圍的書海裡,「與作家有約」讓您親近作家與互動,一起傳遞閱讀的感動。此外,還有書香傳愛心--星光雲集拍賣區,以及集章和摸彩活動。相關精彩活動內容讀者可至臺灣閱讀節專屬網站參閱http://trf2014.ncl.edu.tw/

吳英美副館長為本次講座致歡迎詞

吳英美副館長為本次講座致歡迎詞

韓良露談人生傷逝之味道

韓良露老師精彩講座

全場聚精會神聆聽韓良露老師精彩演說

全場聚精會神聆聽韓良露老師精彩演說

韓良露老師為現場觀眾簽書

韓良露老師為現場觀眾簽書

韓良露老師與來自香港聽眾簽書合影

韓良露老師與來自香港聽眾簽書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