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繼【東坡在路上】、【杜甫夢李白】之後,再度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尋訪陶淵明】系列活動,第二場演講於1月24日下午在國家圖書館演講廳舉辦,由臺大中文系名譽教授柯慶明帶領大家探討陶淵明作品中省思生命之面向,講題是:「詩歌作為『省思生命』的藝術形式─從古詩十九首到陶淵明」。中午1點後,各地民眾在溫暖冬陽的陪伴下進入會場,500個聽眾席位座無虛席,大家共聚一堂聆聽柯教授以深入淺出的詮釋方法,領悟古詩十九首及陶淵明作品中對人類生命的禮讚,更能深刻了解陶淵明對後世之深遠影響。
柯教授對陶淵明的長期研究中發現,自清朝光緒30年迄今,每位重要的中華文學評論家皆會討論陶淵明作品;而在唐朝以前的文人雅士,則是喜歡陶淵明甚於其作品,主要原因是他們非常重視陶淵明開創的「耕讀傳家」風格。柯教授今日的演講重點則以古詩十九首為起點,進而延伸到陶淵明之詩作,說明這些經典作品如何引領讀者去面對與經營生命。在演講中,他認為陶詩中的「飲酒詩之五」是形而上層次之作品,而很多人對於「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有多元看法,柯教授如數家珍般為聽眾詳加說明。最後,柯教授向大家推薦「讀山海經」是每個人可以視為安身立命的作品,這首詩的精義包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是自然之美,「汎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則是文化之美,而詩末「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帶來一個重要的訊息:人既然來到這世界,就要儘量體驗美好的事物,欣賞宇宙之生機。柯教授最後也藉此開導眾人效法陶淵明:每天做應該做的事,做完之後,心安理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是宇宙,宇宙是你。
圖1:柯教授的精彩演講如同今日的冬陽,溫暖了每個人的心房。
圖2:兩位90歲長者亦蒞臨會場聆聽演講
圖3:許多讀者把握機會而勤做演講筆記
圖4-圖6:逾500位聽眾專心一致聆聽演講
圖7:演講結束後,許多聽眾向柯慶明教授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