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詩啟蒙是怎樣開始的呢?國家圖書館舉辦「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系列演講壓軸活動,4月25日下午邀請詩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副教授羅智成主講「耽溺的起始:我印象最深的讀詩經驗」,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怎樣的一段閱讀歷程,開啟羅智成的文學之旅?藉由這場演講,我們一起體驗他特有的美感經驗。羅智成少年在詩壇即嶄露頭角,多次囊獲文學獎首獎,並以《透明鳥》榮獲金鼎獎。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秘、深邃、原創、多元,適於處理在意識邊緣的體材,作品所強調的則是「為一個徬徨的社會尋求文化理想」。他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文質稠密,極為耐讀。講談之間文采敏銳,魅力十足,吸引滿堂聽眾,尤以年輕人居多!
羅智成於演講中指成閱讀是美好的休閒,尋找知識的來源。在無意識閱讀、書裏書外不分的時代,幼時閱讀《木偶奇遇記》,遙遠的海邊遊樂場之夢,鯨魚肚子是最初的心靈庇護所。小學二年級讀到國語日報《三個好朋友》,幫助主角回家的故事,主角回到家了,三個朋友消失了,當時年幼不知何謂感動,但整個暑假內心充滿失去的這三個朋友,這是閱讀感動的開始。廣義的閱讀包括:文字、圖畫、音樂、建築、電影等,整個世界他都曾深刻地被感動過,有許多記憶是多重官能記憶的綜合。他的書寫動力來自従小到大各種被文字感動的經驗。
青春易感時代,屬於自然感動;古詩詞的耽溺,心中常呈現沾衣欲溼杏花雨、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畫境。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則是心境的表達,情境方面則有閱讀李清照〈添字采桑子〉、〈武陵春〉、李煜〈虞美人〉、〈相見歡〉、〈烏夜啼〉等作品時心中幽微的感受。李白〈蜀道難〉、〈將進酒〉、蘇軾〈念奴嬌〉、白居易〈琵琶行〉讓他震懾於文字如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衝擊。
及長主動感動的時代,閱讀《小王子》,暗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星球;余光中《蓮的聯想》、方莘《膜拜》、波特萊爾《惡之華》、紀德《地糧》、里爾克《馬爾泰手記》、今日世界《星星原子人》、威爾杜蘭特《人類文明故事》,羅智成逐一介紹他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的詩作,引導讀者進入詩的世界。他提及最初閱讀這些作品的年代有些都已超過四十年,但那份心中的悸動依然存在。
知識本身就是美感經驗,觸動、神入(替代、生活替代)、共鳴、渲洩、啓發引發的感動要珍惜,感動是難得的、珍貴的。現場聽眾詢問網路霸凌、中國古典文學跟西方文學表達的不同、個人對閱讀如何產生感動等問題,羅智成認為要培養感動的能力,網路讓人認為是新興科技,但其對使用文化並未創造出來。現場聽眾隨著羅老師的帶領讀詩,那段生命金黃鮮綠的時期重現眼前,詩,在青春中開始歡樂歌唱……精彩的演講,讓全場沐浴在春風微醺的美好氛圍裡,也為國家圖書館主辦2015春天讀詩節系列講座活動,劃下完美句點。隨著明亮熱情的夏季來臨,邀請大家參加「故事裡的人生風景」系列講座活動,共渡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夏季。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本館圖書館事業發展組高鵬主任介紹本次講座羅智成教授
羅智成教授主講耽溺的起始:我印象最深刻的讀詩經驗
最美好的讀詩體驗系列講座第6場羅智成教授主講,聽眾爆滿盛況之一
最美好的讀詩體驗系列講座第6場羅智成教授主講,聽眾爆滿盛況之二
羅智成教授帶領聽眾共讀《星星原子人》,一起體驗知識之美
羅智成教授熱情回復他閱讀的感動
羅智成教授為現場聽眾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