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7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來台,在二二八事件後全島民眾惶恐不安的時候,宣慰人心,查明真相,至4月2日完成任務,返回南京,前後共計16日。文學巨擘白先勇先生有感於二二八事件逐漸平反之際,這段歷史仍被刻意掩蓋與遺忘,於是與廖彥博先生共同寫下《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一書,試圖還原白崇禧將軍來台宣慰的十六天關鍵歷史。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亦由白先勇先生監製、採訪,經時報文化出版費時兩年拍攝而成,力圖透過影像還原歷史的真相。為與大眾分享這段難得的影片,本館特與時報文化共同於104年5月31日假本館舉辦紀錄片首映會。
本次活動出席者逾230位,包括白崇禧將軍家族、故舊後人、門生、知交參與讀者與會,會場滿座除充分展現國人對於先生的重視與對白崇禧將軍來臺宣慰,拯救的感念,更見證《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這部饒富時代意義的記錄片。本片由白先勇教授現身主持,娓娓道來白將軍十六天來台行程的過程和原委,追尋白崇禧將軍來台始末,也採訪當年在白將軍令下獲救的二二八受難者,從往昔被忽略處著手,多有前人未發之創見。
曾淑賢館長在致詞時表示,去年103年3月30日,白先生把他的大作《療傷止痛:白崇禧將軍與228》的序文〈關鍵十六天〉手稿交給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了,獲得非常大的迴響,媒體也作了廣泛的報導。這一次也很榮幸能在看到白老師和他的製作團隊,經過長期的努力完成記錄片。本館首任館長蔣復璁先生為民初軍事家蔣百里之姪。蔣館長自幼深受其影響,故對於國防、兵學、軍事輿圖特別重視。抗戰初期,蔣百里先生與白崇禧將軍為政府擘劃之持久戰戰略構想,可以說是決定抗戰勝敗之重要因素。抗戰勝利後,民國36年8月蔣復璁先生等人主持教育部南京區清點接收封存文務委員會,整理出20餘萬冊圖書,白崇禧將軍獲知其中有不少兵學圖書,遂與蔣館長商議將部份圖書移轉到新成立的國防部史料局,奠定近代國軍軍事圖書館之基礎。由此可見白崇禧將軍不僅是位軍事家,他對於文化也相當重視。
首映會後,白先勇先生也邀請與會貴賓、學界研究者分享觀後感,透過互動除了肯定白先生領導之製作團隊從當代觀點進行蒐羅文獻、整理訪談、去偽存真委,細心處理呈現各種不同觀點與資訊,也傳達國人對於先生以影像書寫丹青照青史,帶領讀者回顧「關鍵十六天」之貢獻。
會場實況
嘉賓合影
簽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