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向瘂弦致敬」系列活動,繼6月25日「一個時代的舞台」展覽開幕後,週六(6月27日)在國圖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傳薪與傳世───向瘂弦致敬鼎談會」,吸引了近300位民眾參加。
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執行長開場時指出,鼎談會係由臺灣師範大學陳義芝教授規劃,分由詩、論著和編輯三方面來呈現瘂弦先生對文學的貢獻與影響,且每場由三人對談,故曰鼎談會。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時表示,趨勢教育基金會這幾年辦理「向大師致敬」等閱讀藝文活動,國圖都積極共同主辦,無論在人力、場地、行銷推廣和館藏資源上,皆全力配合,希望藉由瘂弦老師等前輩名家淵深的學養和敦厚的底蘊,讓文學的種子持續散播在臺灣社會,閱讀風氣陶冶人心。
鼎談會上午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教授做主題演講,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教授。王院士以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細數瘂弦先生自1954年和洛夫、張默創立《創世紀詩刊》,幾位年輕軍官為當時荒涼的時代寫下燦爛的一頁;其間創作近百首精彩的新詩;之後又長期主編《聯合報》副刊,培養文壇新秀。他以整個中國文學的視域觀察,認為自1915年白話詩出現之後,三、四0年代之馮至、何其芳、艾青、穆旦皆為優秀的詩人,然在五0年代卻因中共政權的因素而一一隕落,瘂弦先生承繼並發揚其詩風,加上西洋詩的薰染,造就了不少佳作。王院士例舉朗誦瘂弦之〈上校〉、〈鹽〉、〈如歌的行板〉、〈深淵〉、〈給橋〉,強調其詩之純淨精粹,以及詩中反映的民主精神。
其後由大師瘂弦先生致詞,他自稱為「失敗的作家,成功的編輯」,謂自主編《幼獅文藝》開始,一張紙都不丟,至今留下臺灣文壇作家非常多的書信手稿,他準備在徵得寫信者的同意下,整理出版書信集。瘂弦先生對未繼續從事詩的寫作不無感傷,亦分析其原因。最後聲稱臺灣是華人世界詩的寶地,居領導地位,一如唐朝的長安,也讚美臺灣詩壇有很多後起之秀,創作功力不凡。在政治大學臺文所陳芳明教授的引言,和臺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的預錄影片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及他們年輕時投稿《幼獅文藝》,受到瘂弦先生的提攜指點,至今感念不已。
下午進行三場座談會。第一場談「瘂弦的詩及其影響」,由何寄澎教授主持,與陳育虹女士、須文蔚教授對談。第二場談「瘂弦的論著及其影響」,由李瑞騰教授主持,與白靈先生、廖咸浩教授對談。第二場談「瘂弦的編輯及其時代」,由陳義芝教授主持,與向陽教授、初安民社長對談。大家除暢言瘂弦先生的文學成就和對臺灣文壇的影響外,也深深懷念那個文字鼎盛、副刊燦爛輝煌的時代。
晚上在同一場地,播放電影「如歌的行板」。這是目宿媒體所拍攝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之一,以瘂弦先生為主角,除詩人自己現身說法外,也呈現其友人林懷民、蔣勳、席慕蓉、吳晟、陳義芝等人與瘂弦先生之間的交流。
主題演講後與會學者、詩人合影(右五為瘂弦先生)
曾淑賢館長致詞
王德威院士主題演講
民眾出席踴躍
瘂弦先生於台下作筆記
瘂弦先生上台演講
瘂弦先生為民眾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