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蒲松齡到底在氣什麼——廖玉蕙教授導讀《聊齋誌異》
  • 2015-07-04
蒲松齡到底在氣什麼——廖玉蕙教授導讀《聊齋誌異》

今年正逢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1640年-1715年)逝世300週年,所著《聊齋誌異》一書不但被譽為中國筆記小說的扛鼎之作,更被視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廣泛流傳。清代文評家王士禛曾以「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七言詩給予該書極高的評價,《聊齋誌異》也因此洛陽紙貴,聲名日盛,躋身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之林。國家圖書館「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系列講座」便以《聊齋誌異》一書作為系列講座的壓軸,特別邀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廖玉蕙教授於7月4日熾熱週末午後,以「蒲松齡到底在氣什麼?——《聊齋誌異》的傳承與人間觀照」為題,帶領逾540位的現場讀者來賓穿越時空,解構蒲松齡的撰書動機、寫作特色,進而重新領略《聊齋誌異》的經典魅力。
廖玉蕙教授,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專治古典小說、戲劇、現代小說、散文創作等。早期以「唐生」、「柳映堤」為筆名,擅寫散文,風格樸實;尤其,圓融輕快、異質別具的幽默諧趣特質與剛柔相濟之路數,更是自成一家,頗受讀者喜愛。曾獲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文協」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
配合書名,廖教授先以「屍變」的故事切題,引領大家進入《聊齋誌異》充滿狐、仙、鬼、妖的奇幻世界,生動的音聲描述深深吸引了滿座的來賓,大家忘情地沈醉其中,幾乎忘了此行的主軸「蒲松齡究竟在氣什麼」。唱做俱佳的背後,廖教授接著捻出《聊齋誌異》一書所蘊藏的文學寫作脈絡,從宋元的話本唐代的傳奇、漢魏的志怪、仙鄉傳說,一路追溯至先秦的寓言、上古的神話,娓娓道出蒲松齡寫作的歷史傳承。
《聊齋誌異》全書十二卷,四百九十則的故事,雖不脫談鬼說狐,但究其寫作初衷,廖教授認為蒲松齡實欲藉寫作抒發其內心之孤憤、狂痴,及其對現世的反抗不滿;不論是揭露官場腐敗、強梁橫行、或科舉弊端,無非想藉著筆端進行委婉的控訴、幽微的嘲諷。故事不僅風貌多元,構思奇崛,文筆洗鍊。經過廖教授的詮釋解析,令人擊節讚的藝術成就不但獲得透顯;故事裡的清代百姓生活,也進一步被淪肌浹髓地披露出來。
演講中,廖教授時而隱喻時事,機峰處處;還不時穿插生活趣聞,如珠妙語。幽默風趣的語言贏得了滿場的掌聲與歡笑聲,足謂引人入勝的一場文學饗宴。演講結束後,本館則配以贈送廖教授的《古典其實並不遠:中國經典小說的25堂課》作為摸彩,讓大家盡呼過癮。也為夏季的經典導讀講座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演講結束後,主持人特藏組俞小明主任並熱情邀約大家,繼續支持國圖精心策劃的秋季閱讀系列講座:「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活動!

1040704A

廖玉蕙教授貼近民眾演講

1040704B

演講會場民眾出席踴躍

1040704C

廖玉蕙教授演講之神釆

1040704D

廖玉蕙教授與聽眾互動

1040704E

廖玉蕙教授為現場贈書抽獎

1040704F

廖玉蕙教授為現場聽眾簽書

最後更新時間: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