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經典講座:張嘉鳳教授主講「明末文人的酒色、情欲與生死-黃承昊與《折肱漫錄》(1635)」。
  • 2015-08-29
經典講座:張嘉鳳教授主講「明末文人的酒色、情欲與生死-黃承昊與《折肱漫錄》(1635)」。
要知冬夏二季,壯年以寡欲,老年宜絕欲,斯為攝生之道。~(明) 黃承昊《折肱漫錄》

104年8月29日,暑假結束前最後的周末,國家圖書館「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第二場次,邀請張嘉鳳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主講「明末文人的酒色、情欲與生死-黃承昊與《折肱漫錄》(1635)」。活動由特藏文獻組編審張圍東博士主持。

張嘉鳳教授係英國亞非學院歷史博士,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為學界研究中國科技史、醫學史之重要學者。目前參與國際研究與學術期刊編輯,包括德國紐倫堡.愛爾朗根大學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國際人文研究計畫「命運、自由與預兆:東亞與歐洲處理未來的策略」(Fate, Freedom, and Prognostication: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the Future in East Asia and Europe)國際顧問。在學術期刊編輯方面,則包括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國際期刊編輯委員、《中國科技史雜誌》海外編輯委員、《自然科學史研究》海外編輯委員,以上三種是國際學界有關東亞與中國科技史、醫學史研究最重要的專業研究期刊。張教授也是本次本館策畫系列講座的諮詢顧問,對於講者邀請與議題策畫貢獻良多,近年來也為本館策畫、撰寫「天機:館藏天文曆法古籍文獻展」(2009年)、「靈樞良方: 國家圖書館藏中醫藥古籍展」(2010年)。

本次講演所介紹的《折肱漫錄》是一部近代東亞歷史上罕見的病人第一手報告,由善病的文人黃承昊(1576-1650?)所撰。黃氏字屢素,號闇齋,晚號樂白道人、妙喜散人,浙江秀水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著作豐富,包括《折肱漫錄》、《律例析微》、《讀律參疑》、《律例互考》、《闡幽錄》、《家乘》、《桐封二紀》、《闇齋吟稿》等,並編纂《彙集(匯輯)薛氏內科醫案》、《醫宗撮精》、《崇禎嘉興縣志》等。

張教授以酒色、情欲與生死為主題,帶領讀者以醫學史的角度觀察黃承昊在《折肱漫錄》中,以病人的身分傾訴疾病帶來的痛苦與身體感,以及對醫療品質暨環境的疑惑與不信任;以醫者的身分,教導讀者正確的養病與養生之道;以兼具病人、文人與醫者的身分,揭示個人的醫病經驗,提供同患者參考,完成士大夫經世濟民的理想。演講過程中張教授妙語如珠,不僅深入剖析黃承昊病中心態,透過個案也讓讀者瞭解明代文人日常生活之一例。張教授在會後也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其論文。

下載網址:http://140.112.142.79/teacher/user-b.asp?teacher=ccfchang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第三場將於9月12日下午2時舉行,邀請祝平一教授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主講「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歡迎踴躍參加。

系列講座主題網址與報名:

http://104read.ncl.edu.tw/autumn_01.html

8月29日演講實況

8月29日演講實況

8月29日張嘉鳳教授演講

張嘉鳳教授演講

張嘉鳳教授8月29日演講後為讀者簽書

張嘉鳳教授為讀者簽書

8月29日演講會後合影

演講會後特藏組俞小明主任、張嘉鳳教授、主持人張圍東博士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1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