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祝平一教授蒞館演講,「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 2015-09-12
祝平一教授蒞館演講,「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一句諺語如何反應出五百年前中國緊張的醫病關係? 穿梭時空,您能想像為您把脈看診的大夫可能只是一個看過兩本醫書就遊歷四方,懸壺濟世嗎 ?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第三場,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祝平一教授主講「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

祝平一教授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興趣為科技史、兩性史,其研究興趣在於討論科技知識移轉時,知識內容的改變、知識時移轉時在新環境 中的制度性安排,以及移轉時所生的文化調適問題。專著包括《漢代的相人術》及《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主編有《中國史新論‧科技與中國社會分冊》;撰寫有〈徘徊在《新史學》邊緣:台灣的科技史研究〉,《漢學研究通訊》(2010年8月,頁1-7)、〈中法殿軍張雍敬〉,《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年第4期,頁 409-416)等多篇學術論文。

本次演講為祝教授多年來關懷之課題,內容從「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一語,分析明、清的醫療情境,探索時人如何詮釋醫病關係與疾患的意義。繼之討論明、清時代的在醫療市場上競爭的各類醫者、病家求醫的方式、藥價的問題、醫療知識的生產,最後回到「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這句諺語以機緣與果報解釋醫病關係的宇宙觀,以及此基礎上,自行備藥、避免藥害、省心行善或解罪求福。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第四場將於9月26日舉行,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李貞德教授演講,主題為「性別、身體與醫療史」。歡迎踴躍參加。歡迎踴躍參加。

系列講座主題網址與報名:

http://104read.ncl.edu.tw/autumn_01.html

主持人廖秀滿組長介紹主講者

主持人廖秀滿組長介紹主講者

祝平一教授演講生動有趣

祝平一教授演講生動有趣

0912演講實況

9月12日演講實況

會後祝老師與聽眾交流

會後祝老師與聽眾交流

 

 

 

 

最後更新時間: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