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於114年6月25日舉行「臺灣舊籍文獻數位化合作」簽署儀式,由國圖館長王涵青與臺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代表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臺中教育大學圖書館珍貴舊籍的數位保存工作。此一合作不僅是國圖延續典藏文化資產使命的重要里程碑,也回應當代數位人文與知識永續發展的趨勢,為臺灣文獻保存與活化應用立下新標竿。
臺中教育大學創校於1899年,前身為「臺中師範學校」,歷史悠久,是臺灣最早的師資培育重鎮之一,該校長年深耕教育、人文與語言研究,成果豐碩。 臺中教育大學圖書館館藏舊籍1千餘冊,含第1任校長木下邦昌於明治24年(1891)出版的著作《教授術》。此次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數位化的臺灣相關主題舊籍,包括《師範學校算術教科書》、《初等理科教授書》、《師範學校體鍊科教科書》等。此次合作計畫中,最具代表性的數位化文獻為1907年出版的《日臺大辭典》。該辭典由日本學者小川尚義編撰,是臺灣史上第一部系統整理臺語的辭典,並收錄首張臺灣語言分布圖,具深厚的語言學與歷史研究價值。完成數位化後,將成為國內外學界研究臺灣語言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小川尚義(1869–1947)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學務部編修官、臺北帝國大學教授,致力於臺灣漢語方言與南島語言的調查研究,被譽為臺灣語言學的先驅,其代表作《日臺大辭典》對語言學界影響深遠。中研院李壬癸院士更稱其為「臺灣語言學拓荒者」。
王涵青館長於致詞中表示:「百年樹人,臺中教育大學在臺灣教育、人文與藝術領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貢獻不容忽視。此次國圖與臺中教育大學展開首次合作,是重要的起點,未來也期待持續拓展多面向的合作,共同守護臺灣的知識資產。」
郭伯臣校長則表示,臺中教育大學很榮幸能加入臺灣舊籍文獻數位化的行列,為文化保存盡一份心力。他並期待未來此合作能延伸至USR(大學社會責任)等地方創生計畫,進一步深化校地連結與社會貢獻。他特別感謝國圖的信任與邀請,使這項具時代意義的合作得以啟動。
國家圖書館特別感謝郭伯臣校長、世融館長及臺中教育大學圖書館團隊的支持與投入,使本次合作順利推進。展望未來,雙方除持續推動舊籍數位保存外,亦將結合校內學術單位與林之助紀念館等資源,拓展跨域合作,共同建構完整的臺灣文化資產數位知識體系,讓歷史智慧透過科技永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