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講座第二場於3月22日隆重登場,邀請顏智英教授主講,以及本館特藏文獻組張嘉彬主任擔任主持人。張主任提到,顏教授專業領域是海洋文學及海戰詩學,擁有深厚的學術研究經歷。她將為大家帶來關於「蚌蛤」文化的全新視角與深入解析。
主講人顏智英老師為現任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語文教育組專任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合聘教授。研究領域為古典詩詞、海洋文學、章法學,著有《古典海戰詩學研究》、《宋詩海洋書寫研究》、《造夢者:基隆委託行的繁華紀事》等專著及四十多篇學術論文。
講座中,顏教授從物性認知、生活應用及心靈感知三個面向,介紹了「蚌蛤」文化的特徵,帶領讀者暸解蚌蛤文化從先秦至宋代等不同歷史階段中的多種用途與象徵意涵。顏教授指出,蚌蛤不僅是食材與藥材,還被廣泛應用在容器、裝飾、禮俗和賞玩等方面,具有多重文化意義。尤其在唐代的蚌蛤文化更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從祭祀和墓葬中的用法,到作為貢品,再到儒、釋、道文化影響下的三教象徵,以及蚌蛤在宋代的文化象徵與審美價值。顯見「蚌蛤」文化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承載了多重文化特徵與文學意象,顏教授並從博物學、海洋文化及文學角度探討其文化價值。在講演進行過程中,顏教授不時提出問題與現場讀者進行互動,氣氛熱烈。
顏教授精彩演講後與讀者進行問答交流,並進行贈書抽獎活動。幸運的讀者獲得了顏教授的著作和簽名。隨後與會者帶著滿滿的收穫,結束了這場知識的饗宴。
※春季閱讀講座第3場將於3月29日登場,紀錄片導演洪淳修先生主講「那些海洋教我的事」,活動精彩可期,歡迎蒞臨參與。(活動詳見:活動網頁與報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