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113年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規劃的「AI系列初階課程講座」圓滿完成!
  • 2024-12-26
113年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規劃的「AI系列初階課程講座」圓滿完成!
隨著數位科技發展,113年「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規劃的「AI系列初階課程講座」已圓滿完成錄製,並已於「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https://cu.ncl.edu.tw/)上線開放選讀。11月29日錄製課程講座結合學術探討與實務操作,聚焦人工智慧(AI)的基礎技術、應用實踐以及相關法律與倫理議題,參與者踴躍。

  早上由本館翁誌聰副館長開場致詞,國家圖書館自89年開辦遠距學園以來,隨著科技,尤其是AI的快速發展,今年特別推出三門AI初階課程,期望讓館員及民眾了解AI。上午邀請臺大黃乾綱老師分享大數據、智慧AI與生成式AI的關聯及其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下午課程由廖元甫教授、王紀軒副教授等專家主講,涵蓋AI技術應用、智慧財產與倫理挑戰等議題,並討論AI對學術界及日常應用的影響。這次講座一早就吸引眾多民眾參與,展現AI教育的受歡迎程度,希望國家圖書館能與大家一起與時俱進,迎接AI浪潮。

  第一場次,由黃乾綱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講述「深入探討Big Data、AI及生成式AI的關聯與應用」,內容剖析大數據、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DL)的發展與應用。提升學員對大數據的理解,了解如何利用數據作為基礎資源,透過機器學習(ML)或深度學習(DL)技術,來建構並訓練AI模型執行任務。同時認識大語言模型及學習體驗生成式人工智慧(含括文字、圖像、影片或其他形式),建立基礎操作能力。在課程最後老師也分享AI協助編目的實驗及可能遇到的困難,提供圖書館同道們參考。

  下午第二場次,由廖元甫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能系統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人工智慧語音研究中心主任)講述「與AI的多元對話:探討語言AI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服務」,以多模態AI技術的實際運用與跨領域價值為主軸,聚焦語音、文字與影像的融合。在實務應用展示中呈現本土語言AI技術(如台語、客語)在教育及文化資產保存中的案例,也包括即時字幕生成及語音翻譯技術等。除指引圖書館同道們可將AI運用於圖書館智慧服務、無障礙服務、自動化管理及文化推廣等服務,同時思考可能會面對數據隱私、資源限制(成本與人力)、多樣資料格式兼容性及多語翻譯與處理資源不足等問題挑戰。

  來到最後場次,由王紀軒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暨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講述「AI創作與智慧財產權的挑戰」。內容在於大家關切的AI生成內容引發的智慧財產權與倫理爭議,法律框架的適應性與未來發展。課程中引用多個國內外AI生成內容的法律案例(如生成式圖像著作權與提示詞合法性),從案例中也能了解國內外現行法規對AI著作權規範的不同見解,而AI技術的發展在人類文明創作與智慧財產權的挑戰,則剛要開始!
 
  此次現場開放的三個主題場次課程,讓學習者掌握AI技術的基礎理論及實務操作,為未來的創新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讓大家思考AI的創新發展是跨領域交流與合作,可能促進不同領域專業人士間的思想碰撞與合作機會,而生成式AI帶來的智慧財產權與倫理挑戰,也是我們後續需持續關注與延續討論的重要議題。最後感謝今天與課學員們的參與,雖然課後這些課程持續於「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開放選讀,但每個主題現場仍有近百位參與學員,課後學員們提問踴躍,圖書館同道也藉此機會詢問講師AI相關技術於視障服務的應用,在AI技術如火如荼開展的此刻,期待「AI系列初階課程講座」能為大家帶來啟發!

  • 廖元甫老師授課
    廖元甫老師授課
  • 王紀軒老師授課
    王紀軒老師授課
  • 與課學員踴躍
    與課學員踴躍
  • 課後互動討論
    課後互動討論
  • 現場雙機拍攝
    現場雙機拍攝
  • 遠距學園課程上線囉!
    遠距學園課程上線囉!
最後更新時間: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