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24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4月26日)
  • 2024-04-26
2024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4月26日)
2024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科技競爭、戰略自主與歐洲整合之未來 (Technology Competition, Strategic Autonomy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交流。本論壇於4月26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藝文中心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並邀請烏凌翔召集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魏杏芳副教授(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楊三億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廖林麗玲副社長(銳傳媒)、林子立副教授(東海大學政治系)進行發表,並由林永樂前外交部長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引言指出2024年綜觀國際環境的發展,不僅中東地區的民族與地緣戰略衝突日益升高,西方強權對俄烏戰爭的未來發展與援助也持續爭辯,後續仍有許多變數。就歐洲的政經情勢觀察,近2個月來歐盟對貿易合作與經濟安全持續關注,4月5-6日歐美第6次貿易與科技部長級會議(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TTC)在比利時舊魯汶召開。雙方同意在6G標準化、 AI 人工智慧、半導體領域的合作、綠能產業的合作產業競爭與補貼以及經濟安全上加強合作。在此同時,台積電宣佈將於美國亞利桑那興建第三座2奈米晶圓廠,美將補助 66 億美元,歐美半導體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值得注意。另外歐洲安全議題仍是關注重點。4月4日北約會員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部議並慶祝成立75週年,亞太日、韓紐澳等國併受邀與會。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指出,北約是1949年以來歷史上最團結、成功的軍事同盟,歐洲的安全需要北美,同時美國也需要歐洲。歐洲盟國提供世界級軍隊、龐大情報網路及獨一無二的外交影響力,使美國的力量倍增。不過強力主張歐洲戰略自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是否完全認同,英國在歐洲安全的取向又如何皆值得探討。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歐盟與美國相繼出對中國去風險策略的同時,特別是歐盟提出對中國電動車家補貼予以調查之際,德總理蕭茲高調率團訪中並展現不同手腕,令人側目。德國在歐盟的角色如何也是觀察重點。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本日論壇將就強權科技競爭、經濟安全以及歐洲在建戰略自主的理想與現實等面向加以探討並提出未來可能值得關注的重點。

烏凌翔召集人發表「科技無力競爭,戰略無法自主」。分析《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的意涵與實際效用,認為若基於歐盟稱為「微電子技術」的半導體技術水準落後於美國,或必須依賴美國拜登政府所組成的所「民主陣營」提供足量的先進晶片,來發展自身的經濟與國防産業,則追求實質戰略自主的目標,終將不可得。因為依賴關係也就是一種控制關係。而歐盟原來計畫於2020年達成在全球晶片産量中所佔比例達到20%的目標,實際上績效也未如預期,2013年至今歐洲包括英國在全球晶片市場佔比仍是10%左右。即使立一部新法,目標相同,做法若未針對之前失敗的原因有所改變,可能很難有令人驚艷的期待。而《歐洲晶片法案》中雖隱含歐洲發展半導體産業擁有就近市場機會,烏召集人評析整體仍是挑戰大於機會,主要因為半導體製造業資本投入(CapEx)極高,財務風險難以承擔;歐洲沒有手機與伺服器等產業,故不需要先進製程的晶片製造廠;以及晶片設計與製程需要大量具有高等學位的工程師,人才培育耗時等要素。而可能的機會是Covid-19疫情與美中科技戰造成的斷鏈、短供應鏈在地化趨勢,歐洲有可能以巨額補貼吸引英特爾與台積電前往設廠,只是歐洲廠目前仍大幅落後三星與台積電目前的3奈米量產水準。

魏杏芳副教授發表「鳴金進擊的訊號?淺析歐盟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案的意義與發展」。2023年10月4日歐盟以一紙公告,正式宣告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面對來自中國大陸低價電動車大量進口,歐盟執委會少見的「依職權」(ex -officio)主動出擊,基於歐盟產業有「受損之虞」(threat of injury),在情勢惡化之前執委會有必要先行防衛採取預防性的措施。然而反補貼調查案影響中歐雙邊經貿關係齟齬不斷,而中國大陸電動車仍依賴歐盟市場;魏副教授評析本調查案實難以保護主義一詞逕予否定,有幾項因素仍待觀察,包括以價格具結取代課稅的可能性較低、歐盟會員國利益不一致故立場不同、中國大陸的報復行動應屬低調審慎、反補貼措施的實際成效有待評估等。

楊三億教授發表「戰略自主與當前歐盟對俄烏戰爭的因應策略」。分析烏克蘭當前戰況及歐盟與美國反應,以及川普要求北約提高軍費的背景分享幾點觀察。指出川普這麼在意北約軍費是為了進一步加大歐洲國家向美購買軍火工業動力,促進美國軍火商的收益;而近期歐洲主要國家因應俄烏戰爭戰略之舉動包括法國宣稱派兵烏克蘭,扮演倡議者的戰略角色、德國派兵立陶宛顯得相對謹慎、波蘭強化國防並積極爭取美國支持則展現了跟隨者的戰略。楊教授分析至目前為止歐盟欲達成戰略自主仍有諸多挑戰,不僅在於會員國多且各自家利益有所不同,在於達成戰略主目標所需的資源與決策能力。儘管歐盟已有長久的外交政策與經濟安全制定經驗,但安全戰略從來是國家生存與發展主要目標所在,尚未成為真正國家的歐盟,有可能真有自主的安全戰略方向,對此想法仍令人存疑。

廖林麗玲副社長發表「德國內外安全挑戰之前線觀察」。分析德國近年面臨的內外挑戰不斷,包含戰爭、 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組織犯罪和網路攻擊;能源金融國際經貿風險氣候變遷以及環境破壞等。廖林副社長以第一線的實地採訪觀察,聚焦極端主義和防禦力兩個面向加以分析。首先探討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簡稱AfD)對德國安全的衝擊,指出極右派勢力已從德東跨到德西,俄羅斯透過親俄極右派分化德國,更疑似資助AfD使其儼然成為俄國延伸的手臂。而德國在歐洲安全的立場與角色,回顧烏俄開戰之始,甫上任的德國總理蕭茲原本堅持不成為參戰的一方,卻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天後在德國國會發表了一場歷史性的「時代轉捩點」(Zeitenwende)演說,短短幾天便顛覆德國數十年的安全政策原則,承諾將大力加強德國的軍備和國防工業,並推翻了德國不向正在發生戰爭地區運送武器的傳統,更點名俄羅斯是德國最大的安全威脅。烏俄戰爭兩年後,德國在軍隊的地位與武器出口管制政策上都大大提升與改變,但蕭茲面對德國紅綠燈聯合政府,各自盤算運作不易。種種問題反映德國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對峙期,後續演變令人屏息以待。

林子立副教授發表「烏克蘭戰爭對英國在北約角色的影響」。指出在中國成為超級貿易大國後國際體系結構由單極轉為不平衡多極,美國必須以科技競爭保有霸權領先地位。當今英國經濟困境帶來軍事預算的侷限,英國更需要判斷所面臨的威脅為何。假設威脅來自俄羅斯與中國,英國更需要與北約盟國合作。北約以科技來加強國防安全技術的效率與韌性,推出的北約創新基金(NATO Innovation Fund, NIF)為世界第一個多主權基金,有助於以私人、國家資金幫助昂貴的高端科技武器開發,成功與否將取決於盟友,跨國的治理與融資也更需民意的支持。川普歸來雖然是北約盟國的惡夢,卻也刺激各國更大的整合意願,避免萬一美國退出北約導致歐洲安全崩潰。林副教授認為拜登時代的跨大西洋合作雖挽回了歐洲人對北約與美國的信心,但卻充滿憂慮。就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而言,在美國失去領導地位的狀況下,誘發了修正主義國家發動戰爭,這更使英國仍然認為其與美國的特殊關係才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但英國軍事實力的減弱迫使美國改變對英國的看法,將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印太地區。雖然英美法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更為緊密,法國對英美的不信任持續存在也導致巴黎拒絕效法美國對中國做法,堅持其多極世界願景。未來歐盟的整合將仍由法、德領導。

與談人林永樂前外交部長為本日論壇總結,評析當前歐盟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如後疫情時代的競爭力、烏俄戰爭、美中科技競爭造成歐盟的選擇問題等,恐難在短期內都得到解決;再審視所謂的戰略自主,雖然法國積極提倡,但歐盟內部仍有很多不同聲音,真正達到的挑戰仍大。儘管如此,林前部長仍樂觀期許歐盟在一路跌撞中的成長,認為戰略自主的議題會持續發酵,未來其觀念從國防工業擴大到經濟、科技、晶片...甚至對於主權的概念也將不一樣。《歐洲晶片法案》全球晶片市佔的目標20%看似不切實際,但德國務實與積極派工程師來台積電學習的態度,可期待對未來歐洲半導體發展帶來貢獻。而歐洲幫助開發中國家的全球門戶計畫(Global Gateway)不只抗衡中國一帶一路,也創造歐盟在國際事務上的領導性;印太戰略則大多呼應美國。總體而言全球門戶計畫與印太戰略也算廣義歐盟戰略自主的一部份,還是會一步步往前進展,未來發展的樣貌值得關注。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s://dava.ncl.edu.tw/Home/SecondCategory/129),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 圖3-發表人-烏凌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圖3-發表人-烏凌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 圖4-發表人-魏杏芳(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兼任副教授、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圖4-發表人-魏杏芳(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兼任副教授、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 圖5-發表人-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圖5-發表人-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 圖6-發表人-廖林麗玲(銳傳媒副社長、前駐德記者)
    圖6-發表人-廖林麗玲(銳傳媒副社長、前駐德記者)
  • 圖7-發表人-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圖7-發表人-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圖8-與談人-林永樂(前外交部長、社團法人對外關係學會會長)
    圖8-與談人-林永樂(前外交部長、社團法人對外關係學會會長)
最後更新時間: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