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冬季閱讀講座第三場:何一梵副教授主講「莎劇的非有機結構」
  • 2023-12-16
冬季閱讀講座第三場:何一梵副教授主講「莎劇的非有機結構」

本館四季閱讀講座自開辦以來深獲讀者好評與迴響,今年冬季閱讀以「閱讀莎士比亞:從文學、戲劇到舞臺」為主題,由知名教授及學者引領讀者閱讀莎士比亞,從多元角度欣賞其作品。本系列的第三場講座於今日(1216日)登場,邀請何一梵教授以「莎劇的非有機結構」為題,介紹莎劇的構成原則、觀演關係及表演的風格等。

今日演講由本館洪菀吟編輯擔任開場主持人,洪菀吟編輯首先代表國圖歡迎現場讀者,並介紹今日講師何一梵副教授。何一梵副教授為英國亞伯威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Aberystwyth, Wales)戲劇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專長是西方戲劇史,特別集中研究古希臘戲劇,英國文藝復興戲劇,與現代戲劇三個階段,以及戲劇構作(dramaturgy)。著有《劇場敘事學:劇本分析的七個命題》(揚智,2018),《莎士比亞不做的事》(遠流,2016),審譯《青春就是要讀莎士比亞》》(遠流,2016)一書, 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莎士比亞如果沒有留下36個劇本,也只是一般人,因此今天的演講著重於莎士比亞的時代與現代的差異性。何一梵老師先帶領大家念一段劇作《皆大歡喜》的獨白,並觀看獨白的影片。這段獨白其實可以單獨存在,脫離劇情,是如題目所說的非有機結構。

接著何老師介紹莎士比亞時代戲劇的特點,莎士比亞的劇本是表演導向的劇本,因此劇情上不一定完全合理;語言可能會脫離劇情,演員也可能會脫離角色;莎士比亞生在一個有創造性的年代,但創作時比較沒有太多理論,演員的角色只要被承認就好,不用跟角色完全相似,重點是把劇作家想說的話說出來;莎士比亞劇場的親和性與互動性特別強,也是吸引觀眾的特點。 

莎士比亞時代的表演空間使用虛構場景,全靠觀眾想像,沒有佈景。戲劇的現場是為了展現劇作家想表達的觀點,而觀眾有雙重意識結構,同時注意到現場性與觀點。現場性在表演中力量強大,但不全然美好,戲劇還是需要有觀點,讓觀眾在看完表演之後並產生反思。而我們也可以思考現代戲劇與莎士比亞時代戲劇的差異,是否應該更注重戲劇的觀點,而不只是只以現場性取勝。

何老師演講後與現場讀者進行熱烈的討論互動及進行贈書抽獎活動,此次贈書抽獎活動由本講座合辦單位科林研發提供相關著作《莎士比亞不做的事》10本,贈送給現場幸運的聽眾,老師也為熱情讀者簽書,共度美好的週六下午。 

本系列講座第四場次將於1223日登場,邀請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陳怡伶教授主講「跨越百年莎士比亞在台灣:從文學、戲劇到漫畫改編」,歡迎參加。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472

  • 何一梵教授精彩演講
    何一梵教授精彩演講
  • 何一梵教授與觀眾互動
    何一梵教授與觀眾互動
  • 現場坐無虛席
    現場坐無虛席
  • 觀眾認真聆聽演講
    觀眾認真聆聽演講
  • 觀眾提問1
    觀眾提問1
  • 觀眾提問2
    觀眾提問2
  • 摸彩抽出幸運觀眾
    摸彩抽出幸運觀眾
  • 何教授為熱情讀者簽書
    何教授為熱情讀者簽書
最後更新時間: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