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講座: 臺灣的未來為什麼在海洋──陸地思維和海洋思維需要對話
  • 2023-11-12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講座: 臺灣的未來為什麼在海洋──陸地思維和海洋思維需要對話

國家圖書館與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於本(112)1112日(星期日)下午合作舉辦「《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講座:臺灣的未來為什麼在海洋──陸地思維和海洋思維需要對話」。本次講座邀請作者郝明義先生與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黃丞儀先生進行對談,講座主題從臺灣的困境與危機到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上所面對的挑戰,討論陸地思維和海洋思維為什麼需要對話。

郝明義先生為大塊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曾獲義大利之星騎士勳章、金漫獎特別貢獻獎,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以深入與生動的觀察、海洋思維理論解析2024大選為何不同於以往,至關你我航向新時代的命運。黃丞儀先生為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除了研究行政運作,素以冷靜的法理分析著稱,並擔任過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理事長。

講座首先討論臺灣認同的迷霧。郝先生透過觀察,以1987年解嚴作為臺灣社會思維改變的轉捩點:一方是受威權影響、偏好穩定、保守的「陸地思維」,一方是民主時代下注重開放、自由、共榮共存的「海洋思維」,並對比二者思考的差異。黃研究員則認為,1970年代時臺灣的陸地與海洋思維已有過一番爭論,最終由陸地思維居上,直至今日臺灣看似擁抱海洋思維,實則持續受陸地思維束縛。

第二部分討論臺灣治理的危機與挑戰,郝先生從土地政策、工作與教育問題三個面向切入,以數據佐以實例的方式,深入討論陸地、海洋思維面對三個重要民生問題的思考著眼差異,並著重年輕世代面臨的混亂與困境。黃研究員指出,傳統的陸地思維與經驗無法完全套用在海洋時代的環境,是使年輕世代感到混亂的主因。黃研究員並點出目前政府治理上的問題,會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最終導致民粹主義興起,臺灣社會必須有更多思考。

陸地思維裡的海洋是阻絕與危險,海洋思維裡的海洋是連接與機會,郝先生最後期許臺灣能由陸地轉換為海洋思維,視危機為轉機,乘風破浪,找出臺灣未來的方向;黃研究員期待臺灣善用自由開放的討論環境,透過各世代與族群對話,找出大眾認可的共同價值,並以其為核心,在憲政的架構下一同構築想要的生活。兩人精彩的分享帶給讀者饒富啟發性的週日下午,本次活在動郝先生與讀者簽書會的互動中圓滿結束。
  • 圖1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講座
    圖1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新書講座
  • 圖2 主講人郝明義先生
    圖2 主講人郝明義先生
  • 圖3 主講人黃丞儀研究員
    圖3 主講人黃丞儀研究員
  • 圖4 郝明義先生討論陸地與海洋思維
    圖4 郝明義先生討論陸地與海洋思維
  • 圖5 現場全神貫注的聽眾
    圖5 現場全神貫注的聽眾
  • 圖6 郝明義先生討論兩種思維差異的成因
    圖6 郝明義先生討論兩種思維差異的成因
  • 圖7 黃丞儀研究員討論海洋思維
    圖7 黃丞儀研究員討論海洋思維
  • 圖8 二位講者與讀者合影
    圖8 二位講者與讀者合影
  • 圖9 郝明義先生親切地替讀者簽書
    圖9 郝明義先生親切地替讀者簽書
最後更新時間:2023-11-12